“主公,這是禮部定下的登基大典的儀程,您看看是否又不妥的地方。”嚴明將禮部的儀典章程遞給薛洋之后,后者差點沒咬到自己的舌頭,轉而看著眼前這厚厚一疊的奏報苦笑道“這得有多少字?你們從哪扒出來的?”
“這是禮部從長安和東都查出來的典籍記載,再加上王徽等人參加編撰,才比照大唐當年皇帝登基大典制作的。”嚴明是渾然不覺薛洋那發苦的臉色,笑呵呵的開口道“主公莫要慌,禮部已經組織人手去學習了,到時候可以隨時提醒主公。”
“先生啊,是否可以將這些繁文縟節刪減一些?”薛洋走馬觀花的掃了一遍之后苦笑道“這祭天祭地為何不能放在一起?要我看,可以建一個天地壇,將天地社稷之神全部放在一起,到時候眾文武也不用來回奔波,涂耗人力。還有追封幾代這一點,薛家往上數我自己都不記得祖墳在何處,你如何追封?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就建太廟?”
“那主公你覺得怎么刪減?”薛洋是連連挑刺,但是說的也都是實情,一方面成王府下屬文武官員在薛洋的影響下,很少注意這種繁瑣的禮節事件,一向簡明的政風也讓整個南境各級官員辦事效率跟隨水漲船高,所以在薛洋開口之后,嚴明也在擔心,一旦形成上行下效,很容易讓這股簡明快捷的風氣隨之而轉變。
而另一方面,這些禮節如果全部按照禮部所言進行準備,只怕明年這登基大典都完成不了,光是祭天祭地就仿照上古樣式,連他自己多不曾聽說當年唐高祖登基的時候會有這一出。
“祭天祭祖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的,總體上不能少,但是刪繁就簡,保留枝干,去掉那些多余繁瑣的細節。”薛洋拿著毛筆一邊說一邊自己動手一口氣將整個儀典的流程刪掉了足足一半多之后才松了口氣道“我想趁此機會,革新禮制,防止下屬官員務虛,多做實事,如此,就算是我們都是草臺班子,也一樣可以得到百姓擁戴。威嚴不是寫在臉上讓人敬畏的,而是要讓百姓心悅誠服。這么多年來,我成王府不曾有過什么大型的祭典,也不曾豎立過什么威嚴,但是南境百姓不還是舍生忘死追隨我等打下了整個天下?”
薛洋是有自己的道理,除了給自己推脫,避免學這么多讓他頭疼的禮儀規程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害怕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隊伍從自己登基這天開始就出現漏洞和痼疾,這才是最讓他頭疼的問題。
之所以拖著不登基,也是有些問題沒有想好,自己可以不做,那么下面的人都會在等待,但是一旦開始做了,如果做不好,那么必然會給未來帶來隱患。
“主公,這是否減得太多了?”嚴明看了一下之后頓時苦著臉道“直接在天地壇登基嗎?那皇宮呢?成王府的面積也太小了!”
“我們不在金陵待多久,修那么大的皇城做什么?”薛洋搖了搖頭,直接開口道“把節省下來的人力財力全部投入到新都的建設之中,不是能省一點算一點嗎?要我看,太廟這些機構都暫時別建了,全部放倒新都那邊,金陵只是作為皇家別宮。”
“還是別省這一點吧,主公不是說了嗎,日后金陵就是陪都。”嚴明趕緊搖頭道“既然是陪都,那該有的都還要有,我們總得以防萬一啊。尤其是主公將新都放在了幽州,那地方距離草原太近了,金陵這邊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災備體系,防止出現萬一。”
“那就把玄武湖附近的別院和王府一帶擴建進去,剩下的就不要了。”薛洋想了想之后還是刪減了大部分皇城建筑,轉而繼續道“既然知道幽州那邊地處草原邊陲,那么子孫后代就要想著如何防微杜漸,防止草原強敵進入中原,而不是整天想著南下避難。日后還要在此方面立下規矩,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既然我們承繼的是漢唐風骨,那就該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去面對危險。”
“那好吧,微臣和工部再商議一下。”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