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盧壽的思路很清晰,所以雖然被薛洋反駁了自己的意見,但是很快就找到了另外的思路,轉而道“若是勞心者越來越多,人人都期望變成勞心者,這世上的田地誰來種?雜物又誰來做呢?殿下的思路雖然老朽也反駁不得,但是世上勞心者終究不需要那么多。若是百姓之中奮發有為者日多,而不愿成為勞力者,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夫子的想法錯了,從一開始就錯了。”這種問題對于別人來說或許無解,但是實際上千年之后已經想到了辦法。所以薛洋搖了搖頭,一句話甚至于連李稚妍都目光落在他身上,一雙美目閃爍著異樣的光彩,期待著對方說出這個困擾所有人的答案。
“先說勞力者和勞心者從一開始都同屬百姓,只不過所學不同,以至于分成兩種人,卻有著天差地別的待遇和結局,如此才是導致整個天下分成兩面,涇渭分明,就其根由,還是在于沒有足夠多的財富來支撐!”薛洋笑道“勞心者確實不用太多,否則這天下即便我有能力讓其達到極天際地的規模,也無法用的了這么多官員。所以可以著力提升勞力者的地位和待遇,取消人分三六九等之別,如此一來人平等了,才有可能讓從事之行業變得平等。勞心者固然可以依靠權勢抱住地位,但是勞力者若是能得到本身勞動所相對應的報酬,而且社會地位也不次于勞心者,豈不是可以平衡?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是律法嚴明,自然可以逐步消弭平等。”
這個法子實際就是后世總結出來的,也是社會實踐當中,自覺形成的規定,投資者擁有更大的分享勝利成果的機會,但是卻也需要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而工薪階層不需要投入原始資本創業,待遇穩定,卻也失去了最后成功之后大部分分紅的權利。而推而廣之,在社會分工的時候,薛洋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公平,制定律法,確保弱勢群體在利益受損的時候能夠有申訴的渠道,整個社會分工在他這里有調整反轉的機會。
如此一來,不光盧壽所說的勞心者和勞力者之間的平衡能夠長期維持,而且還會帶來整個社會朝著積極前進的方向不斷前進,優化社會結構的同時,確保社會公平。
“可是勞力者數量眾多啊,殿下如何保證有足夠的財富確保他們能和勞心者同等待遇?”盧壽顯得有些不滿,這種深奧的問題也只有他這樣的人才會愿意去思考,但是卻最終都困在了這里。所謂飽暖思,只有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才能夠逐步去發展其他產業。但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要想獲得足夠的錢糧,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去保持農業生產,如此一來又需要大量的勞力者,從而讓薛洋的問題缺乏足夠的物質基礎而淪為空中樓閣。
薛洋的想法實際上不是沒人想過,但是面對現實之后卻一個個全都無奈放棄,只能將其當作一個理想,而不是足以實現的目標。
但對于他來說卻不算什么。在如今天下已經完成統一之后,他有大把的時間去落實自己的想法,將從后世帶來的知識全都變成現實。
所以面對盧壽的反問,薛洋臉上的笑意始終沒有減少,反而看著對方搖頭道“夫子是看錯了一群人,夫子以為墨家當初傳承的那些技藝工匠是否有用?于治國而言到底有多大用處?”
“墨家所言,或許有大用,但是卻不是治國之道,治國在于仁政愛民,這是夫子所言,不會有錯。”盧壽不知道薛洋提到墨家到底是什么用意,實際上在這個時代關于墨家的記載已經很少了,雖然盧壽是山東大儒,但是也沒了解多少,只有個大概印象。
“問題就出在他們身上。”薛洋對于借用墨家來比喻科技也沒多大負擔,反而侃侃而談道“墨家經營之道,在夫子眼中多為奇技淫巧之學,但是卻足以讓一個人同時創造出更多的錢糧,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只要大力推廣,不斷鉆研,那么社會財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