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銘同志,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什么規劃嗎?”接待江德銘的書記員扶了扶眼鏡問道。
江德銘沉吟了一陣后,道:“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把我安排到基層?!?
此言一出,不只是書記員,就連那位領頭的負責人都愣了下。
像江德銘這種水木大學出身的,從一開始就位于很高的,幾乎沒幾個會選擇下基層去從頭開始,倒不是搞特殊待遇,而是像江德銘種高級知識分子都是國家緊缺的人才,自然得放到合適的位置才行,基層的人多的是,把江德銘放到下邊,完全是大材小用。
這次工業部過來負責人地位不低,一心想給自己部門多招攬一些人才,畢竟水木的這些學生可以說都是棟梁之材,稍微鍛煉一下,就是委以重任。
“小同志,你這怎么想到去基層了?像你這樣的人才,應該去設計部門,或者管理部門,這才是最適合你的地方?!?
江德銘當然知道,這要再晚上一二十年,他肯定會選擇眼前這位領導所說的那些部門。
但現在都1965年了,還是選擇基層更加穩健一些,而且江德銘相信以他的能力和眼光,肯定不會被埋沒的,再不濟還有簽到系統呢。
在這個特殊時代,千萬不能浪,一浪就完蛋,所以江德銘選擇了一條最穩妥的路線。
“謝謝領導的關心,不過我還是希望去基層鍛煉鍛煉,只要能力的話,在哪都能發揮,加上我對咱們的一些工程設備的確有些想法,得實際操作驗證一下,還希望領導能成全?!?
江德銘都說到這份上了,不答應他都不行,再繼續勸得話,可就是往外推人了,這工業部里也是有好多部門存在,求賢若渴的不只是上層,基層也一樣。
同時,這位領導也很欣賞江德銘的這種行為,大多數人心里的想法都是去好單位,這樣不但前途光明,福利待遇也更好,江德銘正好相反。
在翻閱了江德銘的資料過后,領導意外的發現,江德銘竟然還是位戰斗英雄,別的關系不說,只要他亮出這份資料,有的是單位搶著要他,在這種情況下,江德銘還能選擇扎根基層,這種覺悟不得不讓人佩服。
就這樣江德銘進工業部的事情被敲定了下來,之后就是等他們的通知了。
五六十年代時的大學生待遇是非常不錯的,工作包分配不說,畢業就直接是干部的身份,根本不用考,而且工作一年后就會有房子分,兩室一廳只是等閑。
當然,待遇好,也意味著要承擔的責任比普通人更多。
很多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分配到一線崗位了,或是擔任技術核心的職位,又或者是奉命研究一項新的項目。
像江德銘這樣的主動去基層的并不是沒有,他這個少數,只是對水木學子而言。
在這個時代,有很多學子剛畢業,就踏上了前往西部或山區的路,對于這個安排,沒人提出疑問和異議,因為他們知道國家需要他們去承擔這個責任,心里想的也是建設祖國,奉獻祖國。
后世所謂的996在這個時代根本不算什么,當然,建設國家和幫資本打工完全是兩碼事。
如國哪天國家需要江德銘去擔任某項工作,他也絕對不會含糊,自己享受了那么多,為國家做貢獻是應該的!
回到宿舍后,舍友們立即湊了上來,詢問江德銘的工作安排。
當聽到他說要去工業部的時候,大家并不覺得意外,像他們這個專業的,大多數人不是去工業部就是去農業部。
但當聽到江德銘說要下基層的時候,舍友們的眼里就只剩下欽佩了。
那位喊著要去人社當記者的舍友更是說要把江德銘這事作為他的第一篇稿子,而且當即就付諸于行動,才一晚上,就把稿子弄好了。
當然,他還沒有入職,自然沒法發在人報上,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