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冊封西川路節(jié)度使!
耶律大石雖然霸占了一處偏僻區(qū)域,實際上他還沒有對外稱自己是一個國。
聽到手下的建議,耶律大石心中一動。
他在這里待著也許暫時沒事,一旦對外稱帝,他還真擔心大宋知道后不悅,派兵過來消滅他。
想了想,耶律大石苦笑道:“現在為時尚早,我們需要慢慢發(fā)展,等有一天我們的兵馬糧草,百姓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在說吧。”
耶律大石不想太高調,怕遭人打擊。
其實國家的名字他都想好了,如果他們在此地建國,那就叫做西遼。延續(xù)遼國的輝煌。
不過他們目前還沒這個好機會,不敢隨便亂來。
耶律大石:“如今我們有幾萬軍隊要養(yǎng),好在我們手里還有些銀子,此地也有些礦山,最近要多兌換點紙幣和大宋保持合作,只要我們保持合作讓大宋有錢賺,他們必定不會動我們。”
“將軍說的是!”
“現在吐蕃,大理等國都已經開始兌換紙幣購買大宋糧食,西夏被滅國,此事過于突然,怕是不合作我們也要遭殃!”
對于這點,之前他們是有爭議的,覺得本來不多的銀子換成紙肯定不愿意。
看到西夏被滅,他們二話不說立刻就同意了。還主動派人過去談合作。
說到底,人都是怕狠的。
與此同時。
武植在大宋開始思維如何提升大宋的經濟。
也讓政務司的人,將紙幣兌換他國黃金的時候務必有多少兌換多少。
他國紙幣越多,擴散的就會越廣,他們便利了也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加上大宋和他們合作也并非只是糧食,還可以變賣茶葉,紅薯,玻璃,甚至是兵器戰(zhàn)船之類的武植都可以賣。
現在武植政務司的人分別在燕云,遼國,西夏,不斷的擴散著。
勢力也是逐漸廣大,他的門生也開始多起來。
政務司的官員,對于建立政務司的武植那是極為崇敬的,很多官員是有辦事的能力,卻沒有通過科考的能耐。政務司給他們了機會。
武植的想法是,科考出來之后,還是要落在當官的實事上,如果政務司本身就能做好事情,招收的都是人才,也就不用科考了。
這就導致他們得恩于政務司,所以凡是從政務司出來的人內心無不感激武植。
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西夏也暫時穩(wěn)定了,而且良田回收,分配,也在最近這段時間無數官員計算下完成。
效率還是非常之高的。
西夏百姓之前還覺得良田回收心里有些氣憤,但隨著良田發(fā)放下來后,西夏百姓們激動的熱淚盈眶。
為何呢?
因為他們上繳良田,上面會給予百姓一筆不菲的賠償,同時采取的是貸款制度,不同人家按照人頭分配良田貸款。如果有能力種植更多的可以多貸,而且并不封頂。
這意味著,他們以前手中沒有好的良田,現在沒有任何限制。
那些以前西夏皇親貴族,達官貴人的大量良田就這么分到了百姓手中。
導致他們用少量的錢,或者是貸款換取了大量好的良田。
一個個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那些貸款的自己沒花錢,就直接獲得了自己以前兩倍,甚至三倍的良田數目。
還是肥沃之地。
肥沃的良田以前掌握在貴族手中,百姓的良田質量很差。
如今他們也能擁有好田地。
且大宋執(zhí)政,還有減免稅務的國策。這讓西夏百姓高興不已。
最重要的是,從大宋運送了一批物資過去,很多都是新鮮的農產品,比如紅薯種子,瓜種,超優(yōu)千號等等一批新的優(yōu)良品種運送過來,發(fā)放老百姓手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