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淠河北上,走開封、大名府一線,大約需要20天才能抵達京師。
在開封接了雨水她們,見到自家少爺,雨水便嚎啕大哭,哭累了才在他懷里睡著,看來這些天提心吊膽,一天也未曾安眠過。
女子們的淚水總是要多些的。
切諾基少女們看到族人的時候也流了不少眼淚,出發時182人,只活下來84人。
王家的600護衛,也只活下來220人。
徐家300家丁還剩160人。
義軍2100人,最后也只剩下1200人。
此戰他們的陣亡人數超過1500人……一將功成萬骨枯,充滿理想的隊伍,每一個活下來的戰士,都背負著戰友的人生前行。
他們期待著京師,期待著皇帝。
卻不是期待獎賞,而是期待登聞鼓給世界帶來的改變……
……
嘉靖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大明嘉靖皇帝登基的第七年,張執象的六歲生日的這一天,隊伍終于抵達了京師。而京師城外三十里,那穿著袞服的少年天子,竟然出城三十里相迎。
百官皆著祭服,數萬百姓出城,延綿觀禮。
天子行大禮拜忠義之士,小天師得見天子,方才想起自己還在馬上,慌忙想著下馬,天子制止,親自牽住了韁繩,說道:“請讓朕為小仙人牽馬。”
張執象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嘉靖就這么牽著馬,緩慢的沿著禮道而行,百官皆以大禮而謝,道路兩旁的百姓皆高呼:“陛下萬福!!”
“小天師萬福!!!”
“大明萬福!!”
待嘉靖親自扶著張執象下馬,迎上帝輦,禮樂開始奏響,百官按照科儀來舉行大典,迎登聞鼓前往天壇,祭告天地。
大典最后,嘉靖親誦祭文。
“昔我神州,韃虜揚鞭。衣冠盡毀,萬民腥膻。”
“幸我太祖,重開日月。昭昭華夏,岳峨河浩。”
“雖臨九五,不忘躬耕。淮右布衣,天下何加?”
“唯恤萬民,使無冤罰。大修明律,鬼神伏法。”
……
“今法紀敗壞,奸佞橫行,太祖降怒,子孫不肖,唯有重整綱紀,掃蕩山河,懲奸除惡,還乾坤日月以萬民,不負大明之國號。”
“朕,朱厚熜,皇明第八世孫,大明天子。”
“秉承太祖遺志,敕封神器。”
“敕曰:凡天下伸冤者,有司旬日不理,過月不察,經年不破,皆視虐民,縱綱法不懲,神器亦不輕饒,但犯民怒者,自有怨氣鳴鼓,天雷持法,以正人間公道!”
“謹以天子之身,代萬民之意,請神器護國。”
“為皇天后土所共鑒!!”
祭文念罷,天地之間風雷涌動,登聞鼓上金龍沖天而起,騰云駕霧,咆哮九州,龍鳴之聲響徹四海,天子之聲傳聞人間。
九州萬民,皆聞此聲。
見煌煌神威,皆跪拜而禮,以尊正統,至此,神器大成,尊敕令而監督天下,威震四海。
……
……
在嘉靖皇帝祭天敕封的時候,南京,奉天殿,議事院的會議再一次召開。
并沒有如京師朝堂上那樣的指責攻訐,那種無意義的口水仗在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的會議只為了高效的處理事情。
意見若是不同,投票就行。
這大概是楊廷和最后一次坐在議長的位置上了,他沒有說話,下面的議員也沒人指責他,只是有人說道:“哼,姓朱的果然一個德行。”
“大明律里面造反,百姓只追究本人,官吏卻要夷三族。”
“嘉靖這次敕封登聞鼓,百姓如何只字未提,反而是有司不查清冤案,就要受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