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狐取了名字,就沒有在山神廟久留了。
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齊下山,他們執意要表示感謝,請張執象去做客,待傍晚回到石塘鎮的時候,鎮口此時正聚集了數百號人,看樣子是準備上山去營救的。
各家大人都在,見孩子們回來,欣喜之余,也有疑惑。
待知曉是張執象救了大家后,紛紛表示感謝,將他奉為上賓。
石塘鎮雖然只是一個鎮,但僅僅是從事造紙的工人就有五六萬人,整個鎮的人口,足有十多萬,比一些縣的人口都多。
鉛山費氏,當是最為顯耀的家族。
自從嘉靖六年費宏被罷免首輔以后,費家兩兄弟就都致仕了,費宏的兒子費懋賢也從翰林遷到了南京為官。
致仕后,費宏自然在坐鎮南京,但他的從弟費寀則回到了鉛山。
費寀就是那位妻子是寧王妃胞妹的人,但在鎮壓寧王叛亂中,費宏、費寀兄弟二人見不可成事,便寫信給王陽明,幫王陽明“出謀劃策”。
因為“出謀劃策”的功勞,費家就免除了寧王叛亂的波及。
史書說,嘉靖繼位才十天,就迫不及待的下旨啟用費宏和費寀,其實不是,他們是楊廷和喊到京師去的。
因而嘉靖掌權以后,費宏就被迫致仕了。
費寀畢竟是費家核心人物,他因為女兒被綁票,出來主持大局,窩囊交銀子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集結了各家的護衛,近八百人馬,準備殺上高陽山。
即便禮送匪徒,也得打了再說。
不然事情有一就有二,石塘鎮就不得安寧了。
只是沒有想到,他還沒發兵,女兒就回來了,見女兒那一副興奮無比,春心萌動的樣子,費寀心中有疑惑的來到張執象面前。
第一眼,他就覺得張執象眼熟。
等女兒羞答答的介紹:“爹,這是張安平,張公子,方才就是張公子救了我們,您可要好生謝謝張公子。”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女兒……”
費家小姐還準備說些什么,費寀抬手制止了,他看著張執象說道:“張公子自龍虎山來?”
“沒錯。”
“老夫費寀,久仰了。”
確認過眼神,是認識的人,張執象不認識費寀,但看出來了,費寀認得他,費家還是盛宴招待了張執象他們,但氛圍略有不同。
因為,以費寀的身份,居然全程陪席。
其他人摸不著頭腦,只能暫時按捺住好奇心,宴會過后,費寀則邀請張執象喝茶。
沒有侍女,費寀親自斟茶,遞過茶水,說道:“久聞國師大名,惜哉當初京師未能一見,如今相逢,還當多謝國師救小女一命。”
“嘉靖六年,你在京師?”
“是,時任翰林院編修,內閣首輔費宏是我從兄。”
“費宏……我記得離京那會,費宏已經致仕,你們鉛山費氏,是楊廷和那一派的吧?”
“嘉靖六年,楊廷和貶為庶人,南京就由我從兄做主了。”
“原來如此。”
兩人都開門見山,沒有什么好隱瞞的,自從張執象斗贏楊廷和,就擁有跟他們對等話事的資格了,作為大明國師,張執象又與王家交好,許多東西只要想知道,就能清楚。
些許陰謀詭計,反而落了下乘。
而且。
不開門見山,費寀也有些東西不好問,擺明身份后,費寀才問道:“國師此次下山,不北上京師,竟是在往東走?”
“嗯,打算去舟山看看。”
“舟山?原來如此,國師下山,看來是打算先幫王家戰勝許家?”
張執象喝茶,沒有答話。
而費寀則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沉吟了好一會,他說道:“國師有沒有興趣,聽聽這些年朝堂上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