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安南不難,難的是治理,否則后方不穩定,要出兵支援南洋也會力有不逮。”
“而且,安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南士紳和豪商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塊地盤。”
嘉靖認為打下安南沒有什么問題,這些年他整頓京營,又有打建州的經驗在先,只要提防大軍內部出現叛徒,正面戰場不可能輸。
從嘉靖十年開始,他就有預謀的派錦衣衛潛入安南了,這場戰爭會有足夠的情報支撐。
哪怕安南的背后是江南士紳和那些豪商,他們如果有意介入到這場戰爭當中,嘉靖都是歡迎的,甚至希望在安南打一場決戰。
但對方不一定會迎戰。
如果敵人選擇大明收復安南后進行反抗騷擾,那樣大明耗費的精力會更多,甚至被拖死在這個戰爭泥潭中也猶未可知。
嘉靖的擔憂讓張執象明白這與歷史上不同。
歷史上毛伯溫擔任副總兵,打安南這場戰其實是有江南士紳參與的,莫登庸自縛歸降后,設置安南都統使司,以莫登庸為都統使,世襲罔替。
安南的確打了。
否則士紳不會允許安南納入大明的版圖,但實際控制權應該是雙方共治,甚至是士紳們的控制權更大,所以才會沒有激烈的反抗起義。
收復安南也好,嘉靖倭亂也罷。
歷史上嘉靖都在打擊士紳豪商,企圖恢復海權,斗爭一度激烈,但終究還是沒有成功。
同樣要打安南。
這次與歷史上完全不同,他們在跟許家搶時間,安南的抵抗會極為激烈,張執象沉吟了下,說道:“治理安南離不開土著的支持。”
“相比于莫登庸,我覺得黎氏更好一些。”
“莫登庸這些年篡國成功,黎氏的復國起義也多次失敗,這其實說明了士紳豪商們的支持對象已經變了。”
“他們拋棄了黎氏,否則黎氏大可不必來大明求陛下。”
“他們后黎朝怎么建立的,他們心里有數。”
“會有此招,當是走投無路了。”
嘉靖點頭,說道:“這些年黎氏有幾次起義還是很成氣候的,莫登庸也敗過幾次,若非士紳豪商們幫他,莫登庸也坐不穩安南的江山。”
“黎氏如今是……”
嘉靖沒有關注黎氏如今誰當皇帝,便轉頭看向黃錦,黃錦也很尷尬,他一時也想不起來,實在是黎氏已經快要淪亡了,已經沒人理他們了。
“是黎維寧。”
張執象說道:“我在舟山的時候,見過他。”
“哦?”
嘉靖聽張執象把黎維寧的事說了一遍,認可的點了點頭,說道:“黎維寧大概會在南京求見朕,朕到時候便拒絕了他,再由國師拉他一把吧。”
兩人簡簡單單就敲定了如何唱雙簧。
但張執象還是不放心安南,他說道:“陛下,南京之行結束之后,臣愿隨大軍入安南。”
嘉靖笑了笑,說道:“朕還以為你會去商洲呢。”
“放心吧,朕有準備,安南沒那么急迫。”
“你呢,跟朕回一趟京師,見見永淳,之后再去安南不急。”
“而且。”
“王家那姑娘在太行山呢,你不去見她?”
張執象既然以君臣相稱,嘉靖就順勢換了稱呼,當朋友的要嫁妹妹,只能勸,可當君王的要嫁公主,你得接。
而且嘉靖特意點了王絳闕。
意思很明確,安平啊,你跟王家太近了,朕,吃醋了。
“陛下……”
張執象有些無奈,嘉靖卻起身拍了拍張執象的肩膀,說道:“安平已踏入長生之門,永淳不過一介凡夫女子而已,就當是看在朕的顏面,好好替朕照顧她吧。”
“皇家女子,若是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