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靖并非是沒有招募民勇,訓練輔兵。
只是大明與前面歷朝歷代都不同,大明的軍人職業化程度非常高,別看衛所糜爛,就覺得明軍戰斗力稀爛了,在土木堡之后,大明就開始夾雜募兵制了, 到嘉靖年間成型。
軍人已經徹底成為職業了。
雖然募兵主要從衛所軍戶當中招募,但戰斗力看的不是兵源,而是軍餉,明初的時候衛所能打,就是軍餉夠,喝兵血的少, 后來衛所糜爛, 是因為衛所軍官將軍戶當農奴,那樣必然是沒有戰斗力的。
只要軍餉管夠,你看明末那些將領的家丁有多能打?
嘉靖年間募兵,首先發叁兩銀子安家費,沒有軍事活動,平日里只訓練和衛戍地方,一個月都有一兩銀子的軍餉。
大軍只要開拔,每月能多四錢銀子的行糧。
遇到戰斗,那必然是還有各種激賞、補貼的,可以說,一名邊軍,一年少說能有二叁十兩銀子入賬,地方營兵也有十多兩銀子。
家中還有各種免稅免徭役,待遇是相當豐厚的。
地方主將頂多吃空餉,而少有克扣軍餉的,因為你剝削過分了, 人家就不干了,直接辭職了事。
這種職業化軍人, 在錢給夠的時候,戰斗力很強,但錢不夠的時候,就是明末那樣了,欠餉欠久了,就不認你朝廷的調令了。
哪怕再是安穩無憂的內地,當地都司都會保留一兩個營的戰斗力,以備不測。
如兩廣這種設有總兵的,那比例就更高了,明朝邊防是以總兵、參將、守備為體系的,至少要保持兩叁萬士兵的戰斗力才行。
當然,上報朝廷的人數,可能是五六萬。
嘉靖也早就猜到了地方軍鎮吃空餉的行為,所以只讓廣東都司和廣西都司各出兵兩萬,兩地的總兵自然就帶著有戰斗力的兩萬人出來了。
趙靖在軍中二十多年,什么場面沒見過?
長期訓練的職業軍人與臨時招募的民兵差距有多大?他再怎么自負,也不覺得自己是那種可以帶著一群民兵野戰的神將。
反而招募的民兵越多,就會敗得越快!
雖然守城會好很多,但趙靖同樣不愿意敞開的招募,因為一旦民兵頂不住壓力潰敗,戰局也就基本宣告失敗了,他麾下的戰兵也會士氣崩潰。
在清化府, 趙靖只招募了叁千人做輔兵,而且自從大軍南下后,他便不愿意出城一步。
打定主意龜縮防守。
海瑞有些著急的說道:“只守城就代表放棄廣大領土讓敵人占有,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兵力越來越盛,城如何能守住?”
趙靖:“那至少需要時間,兩廣的都司都在調兵增援,等援軍來了就好了?!?
海瑞臉色一黑,說道:“趙將軍,我不知道兩廣都司還有沒有可戰之兵,你還不知道嗎?兩廣真的還能抽出兵來支援?”
“咳……”
趙靖咳了咳,沒有回答,西邊他不清楚,他們這邊嘛,大約就兩萬五六千的可戰之兵,調兩萬人出征已經是極限了,地方不可能不留兵力鎮守。
可能西邊的兵力要多些吧,畢竟當年斷藤峽鬧得挺厲害的,還是王陽明去平的亂。
不過,王陽明帶走了兩萬人,讓俞大猷帶到京師去當京營了,如今南征軍當中,京營就有不少廣西的,想必廣西都司如今也不會有太多兵力。
大概,也就沐王府能抽兵支援。
“沐王府肯定會派援軍過來的,守住總有轉機。再說了,一些地主鄉紳組建的烏合之眾罷了,讓他們攻城,太看得起他們了。”
“反正我這邊不可能野戰,你要做什么自便吧,最多把軍械庫的鑰匙給你?!?
“安南人還是留了些裝備的?!?
趙靖看不上安南人那些破爛,京營換裝了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