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小中華,大明有的毛病,安南一件也不能少,對此,黎維寧嗤笑道:“后黎朝雖然一直流亡,但好歹還是朝廷,你們猜我那時國庫里有多少?”
“在舟山下注,贏了三千兩,是我最富有的時候。”
“后黎朝的國庫,就沒超過千兩銀子過。”
“想必莫登庸造反以前,也不會太好,能有幾萬兩銀子就頂天了!”
均田免賦的時候,地主沒有跑的,公審以后,錢都留在了公中,由當地村治調度,用以建設水利設施和幫助困難戶。
而真正有錢的那些大族,自然都已經跑掉了。
打安南就現金上而言,哪怕半個月就攻占全境,這場仗依舊造成了財政赤字,正常來說,一場南征,大明會有至少一千萬兩的赤字虧空。
“八百加四百,一共一千二百萬兩,全發了。”
“升龍府內,六十萬百姓,人人都有。”
“每人發二十兩,直接發。”
張執象要把錢全都發了,高訓義覺得不妥:“國師,這仗還沒打完呢,錢都發出去,招募民夫,運輸補給,收集糧草的時候該怎么辦?”
黎維寧也覺得不妥:“這,我們先發八百萬貫如何?稍微留點備用。”
張執象的回答卻是:“不留,一點都不能留,不但要全部發出去,還要讓人們都知道,明軍沒錢了。”
“這……”
高訓義覺得這有點荒唐,跟告訴百姓和敵人他們沒糧草了差不多,軍心怕是也會動搖的吧?特別是傳到前線去,前線能不擔憂后勤?
黎維寧卻眼中精光一閃,領悟到了什么,喃喃道:“背水一戰?”
張執象卻搖了搖頭,說道:“不,不是背水一戰,而是告訴安南的百姓,我們山窮水盡了,想要我們贏,就必須都來幫我們。”
“這!!”
黎維寧瞬間豁然開朗,他激動道:“原來如此!求人萬遍,好話說盡,都是沒有用的,只有讓百姓們覺得,他們必須幫忙,我們才能獲勝的時候,全民才會動起來。”
“到滿刺加的后勤不是幾萬軍隊,幾萬民夫能保證的。”
“我們需要上百萬人民參與到這場戰斗中來,讓他們自發的來幫我們給前線運物資,讓他們自發的去清理和對付一切叛軍勢力!”
高訓義有點懵,搞不懂兩人的意思,他問道:“百姓不是在幫叛軍嗎?”
“我們山窮水盡,馬上就要輸了,他們應該更用力才對。”
“又如何會幫我們?”
張執象只是笑,黎維寧拍了拍高訓義的肩膀,跟他解釋道:“同一件事,信號不同,氛圍不同,結果是全然相反的。”
“百姓聽到升龍城破了,明軍要敗了,只會沉默。”
“可百姓們聽到我們將一千二百萬兩全部發了出去,自己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們……會慌。”
“他們會想,萬一明軍真的敗了,離開了……安南會如何。”
“以前的生活,真的好嗎?”
“我們均田免賦,究竟給了他們什么?他們……曾經擁有了什么?這些,都是被誰奪去的?”
“他們會想。”
“等他們想明白了,就會越想越氣,憤怒,將取代恐懼。”
“此時。”
“我們只需要一場勝仗,哪怕,只是一場小勝仗,攻守之勢,就會完全改變!”
“千萬安南百姓,就會站在我們的身后,跟我們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