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講武堂。
徐階看著兩千多名學生為了迎接他這位“山長”特意進行的演習,雖然因為生源本身就是富家子弟,多是文武雙全之人,再加上原本軍中精選的一批中低級軍官,所以他們上手極快,這次演練也頗為像模像樣。
但徐階的心思其實不在軍校當中。
進入熱武器時代后,戰爭基本上就是國力之戰,伴隨著均田大致完成,徐階也不怕將戰爭的實質告訴新軍。
對于百姓來說,無非就是田畝歸公還是田畝歸私的問題。
江南大部分百姓已經拿到了土地,哪怕是貸款買的,但土地屬于私人,在他們的觀念當中,就是可以代代相傳,子孫后代都有飯吃。
至于貸款,又沒有利息,早晚能還上,根本不是問題。
可按照北方的均田,那就是田畝歸公,都是村社里說了算,這完全就是命脈交于他人之手,以前沒有村官,但卻有鄉紳老爺,官吏們什么德性,老百姓能不知道?
就算能安分一時,還能安分一世?
官吏們一旦恢復原樣,那這田還有大家的份?該當佃戶的不還是佃戶?
所以。
在輿論和意識的宣傳之下,江南百姓是誓死不愿意田畝歸公的,這場戰爭在他們看來,就是保護自己家園的戰爭。
也虧得徐階的手段和經營,終于獲得了江南在明面上的實際支持,可以堂堂正正的跟朝廷那一場南北戰爭。
而既然是戰爭,那就是國力之戰。
江南的富庶不是北方可比的,倒不如說,在江南士紳的眼中,北方是賠錢地,要不然北宋也不至于發生靖康恥,將北邊賣掉。
至于朱元章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個北伐成功,一統天下的開國之君。
那是因為到了宋朝,華夏重心已經完全移到江南一代了,人口、經濟、知識技術,南方已經完全碾壓北方。
大明兩億八千萬人口,其中江南就有半數。
狹義的江南只有南直隸、江浙、閩地、江西,再多一些,就包括湖廣,就已經有大明半數人口了,而實際上南京控制的區域還包括兩廣、川蜀。
南京其實掌握大明六成接近七成的人口。
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原和山東,其余地方雖大,但人口稀少,因為氣候問題,降水線難移,山西關中一代,人口發展潛力實在有限,雖然比唐宋時期人口要多,但這已經是承平一百多年的極限了,西邊加起來,撐死了也就剛過兩千萬。
人口不多,卻有漫長的邊境線,要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
故而。
在江南看來,北方一直都是賠錢地,能夠拋掉不要,在經濟上是最合算的,只是苦于地理因素,江南半壁江山,不好守。
所幸……這場戰爭不用守漫長的長江防線,也不用擔憂什么守江必守淮,更不用擔憂從川蜀出夔門,也不用擔憂像蒙古當年一樣的斡腹戰術,從云緬、安南等地攻來。
哪怕因為許家丟失海權,南洋如今是朝廷說了算,也不用擔心兩廣即閔地受襲。
戰爭被限定在了琉球、扶桑、朝鮮的海域,以及松江府到溫州一線的沿海。
為此。
南京特意讓江浙一帶進行遷海,百姓離開海岸三十里,只是不同于滿清的遷海令一下,當即焚燒房屋驅趕百姓,肆意屠殺,以至于東南沿海人口損失過半。
徐階主導的遷海讓沿海居民得到了妥善安置,落戶分田,又補貼了銀兩,倒是沒有怨言。
京師與南京也默契的在那段時間沒有交火,坐等戰場騰空。
所以。
這場“倭寇之亂”,戰場主要是海戰和近海陸戰,海軍可比陸軍燒錢多了,王家雖然取代了許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