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愣了下,笑著在小桌前坐下,而后打量著上前坐下的李邦華。
這位,雖不是東林黨人,但卻是言官出身,神宗朝的‘國本之爭’,他是得力干將,神宗皇帝威脅要斬他,他怡然不懼,堅持‘國有長子,福王就藩’,硬剛了神宗皇帝十多年。
‘國本之爭’的結果,就是福王出京,就藩洛陽,崇禎的老爹,泰昌帝的地位得到保證,神宗駕崩后,順利登基。
崇禎觀察著李邦華,李邦華雖然躬身低頭,也在暗暗打量,思索著這位年輕的新皇帝。
朝廷的酷烈黨爭他是知道的,京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他一路上聽到不少,心里有不少疑慮。
崇禎并不著急說話,等曹化淳上茶后,他拿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
李邦華心頭疑慮更多,想的也有點多。
‘年號為‘崇禎’,崇敬堅貞之意,也不乏‘重振’之意,陛下是有心革除弊政,重振大明嗎?’李邦華暗暗想著。
這種期待,他在泰昌,在天啟身上都有過,只不過全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皇爺,吏部尚書王永光,戶部尚書畢自嚴,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戶部前郎中楊嗣昌,大名知府盧象升,游擊將軍曹文詔求見。”曹化淳從外面進來,說道。
崇禎點頭,道:“讓他們進來,對了,多加幾把椅子。”
說完,崇禎看向李邦華,笑著道:“有些事情,要與眾位卿家一起說說。”
李邦華躬身,沒有言語,心下卻是好奇與疑惑。
不多久,六個人從外面進來,崇禎不等他們見禮,擺了擺手,道:“坐下,朕有些話,要與諸位卿家當眾說個清楚。”
“謝陛下。”一眾人各有表情,陸續在椅子上坐下。
崇禎看著這一群人,心里暗自點頭,這就是他的班底了。
見著一眾人疑惑的目光,崇禎便道:“人差不多齊了,開始吧。朕知道,一些卿家心里還是有不少疑惑的,朕今天一并說說,咱們一起一心做事,同心同德,不帶心里疙瘩。”
七個人躬身,他們或多或少,心里對崇禎關于魏忠賢的一系列安排有疑惑,甚至是不安。
鋪墊了這一句,崇禎直接道:“最為重要的,就是魏忠賢與閹黨了,對魏忠賢與閹黨,朕看的十分清楚,適當的時候,朕會處置他,閹黨的卑劣之人,也不配位列朝堂。這一點,諸位卿家無需懷疑。”
曹于汴,王永光,畢自嚴還好,崇禎這些話,主要是說給李邦華與楊嗣昌,盧象升,曹文詔聽的。
李邦華一直繃緊的臉色,稍許放松。
在這里,幾乎都遭遇了閹黨的迫害,對閹黨充滿了忌憚與厭惡。
“對于內閣,朕的意思是,暫時不要動,”
崇禎知道這也是眾人心里的顧慮,道:“頻繁更換朝臣,對國事,對民心都是不利的。今后六部直接向朕稟報,繞開內閣就是。”
王永光三人是知道的,李邦華若有所思,沒有出聲,神情更為緩和。
崇禎注意著李邦華的表情,道:“總體來說,朕要維持朝局的穩定,不要大拆大建,不要人心惶惶,不要酷烈的黨爭,朕需要時間來對國事進行梳理,對弊政進行分析,需要時間來理清內內外外的諸多事情。”
幾乎在場的所有人,臉色有著清晰可見的緩和變化。
‘原來如此。’這是楊嗣昌的心聲。
他明白了,眼前的陛下,是需要時間,不希望被魏忠賢與閹黨的事,或者是黨爭拖累手腳。
盧象升,李邦華暗自點頭,心頭的一些困惑與壓抑,得到了疏通。
崇禎將一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微笑著道:“閻鳴泰,去年林丹汗入侵,他棄城逃跑,林丹汗退去,他又跑回去說什么收復,這些朕都知道。為什么不處置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