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忠領著烏蘭圖婭,帶著5個手槍隊隊員,一人雙馬趕往的科爾沁草原的小青山牧場。
曹德忠走了,賀老四緊接著走進來,像是倆人約好了一樣。
賀老四手上拿著的是朱傳文的制服,現在這朱家保險隊可以說的上是已經統一著裝了。
夏秋兩季的衣服是像山里人獵人的勁裝,細袖子,窄腿,還帶著綁腿,和后來的綁腿用途不同,秋季進了關東的林子,這樹葉有一尺后,這綁腿的作用便是防止樹葉往腳踝里鉆。勁裝的樣式是朱開山根據武師的衣服改的,騎馬和奔跑都很是方便。
冬春兩季是棉衣和羊皮坎肩,4月的三江口還有些寒意,棉衣已經可以脫掉了,但這坎肩還得穿著,春天嘛,得捂一下。
朱傳文的這一身和新招募的那些保險隊員是一樣的,全新的羊皮襖,也是幸虧了曹德忠上次走了一趟龍江府,帶回來的皮子全給用上了,還有些缺口,賀老四正在安排收購,制作。
至于做衣服的地方,三江口內的村莊,現在哪家不做點鷂子山上縫縫補補的活貼補家用。畢竟朱家村的新媳婦們和娘家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少當家,這身衣服往后你就穿著吧。大哥在寨子里也是這個打扮。”賀老四說道。
“知道了,賀叔。”朱傳文聞言,就進了朱開山的房間,換上了這一身保險隊的打扮。
雪白的皮襖,配上鮮紅的腰帶,再有就是里面一身的勁裝,朱傳文換上著實精神、干練。
“挺好,少當家。”賀老四稱贊著,“還有個事,這現在人已經招滿了,按大哥的想法是1000多人,現在大營里算上老兄弟共有500多人,老金溝有500多人。招人的事兒已經停了。”賀老四向著朱傳文匯報道。
隨后遞給朱傳文一張紙,上面是現在各中隊的人員情況,看朱傳文怎么把這些人分下去。
朱傳文聽著朱開山原來的小隊劃分,想著朱開山既然這么放心,那自己也就幫著改改。
“賀叔,你覺得三三制的劃分怎么樣?”朱傳文問道。
“啥叫三三制?”賀老四是沒聽過這個名詞兒。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原來的人和現在招的新人混在一起,這戰斗力肯定不高。我想著把各中隊原來的編制都打散,每個小隊下設班這個單位,8到12個人為一個班,設班長一名,老人帶新人。”朱傳文詳細的和賀老四說道。
三三制最早是英國人提出的,后來被蘇聯人和我們廣泛運用。
現在朱傳文的想法就是,每個班底下3個人組成一個戰斗小組,由老人帶著,形成戰斗力。
“行!”賀老四聽著,這眼神是越來越亮。
這個辦法的確好,原來朱開山帶著保險隊還是義和團那種粗狂式的管理辦法,現在這么劃分,的確精細了很多。
兩人這就叫來朱少芳、王可仁四個人就商議著,當然主要還是按著朱傳文的思路走,他們三個就是查漏補缺。
班這個層級往上設小隊,有小隊長,副小隊長一名,三個班為一個小隊,三個小隊合在一起設一個中隊,有中隊長,副中隊長一名,三個中隊合一起設一大隊,大隊長由朱少芳、林老八、單樹信擔任。
每個大隊有機關槍三挺,設機槍班。各大隊還設有騎兵中隊,總共合計有800多人。
王可仁的大隊人數還是最少,200多人,主要是偵查大隊的人不好補充,招募的人手都是好手,這還是朱傳文從各大隊抽調老手補充了王可仁的大隊。以后算是朱開山直屬,平時還是王可仁帶著。
另外與其他三個大隊不同,往后這王可仁的大隊算是鷂子山大營的主要防御力量,輕武器有機槍3挺,意大利步兵炮2門。
單樹信、林老八、朱少芳的大隊則是在鷂子山、老金溝、朱家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