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這樣體制的出現其實可以算作清末一個路權爭奪的一個縮影。
最為失敗的縮影!
為什么俄國在冰城有著駐軍權,駐警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靠的就是曲解與清廷定下的條約,之后不斷曲解。
李鴻章簽署的《中俄密約》是俄國人關東布局的第一步,往后,西伯利亞大鐵路從冰城經過實則已經成了必然。單說一條,《合辦關東鐵路合同章程》中說:“凡該公司之地段,一概不納地稅。由該公司一手經理。”一手經理,就這幾個字兒,逐漸演變成了冰城這樣一個由路區演變而成的殖民地。
安德烈的書房中
“和你說說這冰城的權利結構。”安德烈少有這幅諄諄教誨的樣子,朱傳文能看出來,這冰城的改制,讓這個冰城守備司令很是不滿。
以朱傳文的理解,冰城的權利結構已經發生了兩次變化。
第一次是滿洲鐵路通車的時候,那時候冰城還是路區,冰城這地方還是個松花江上的小漁村,此時冰城的所有權利核心都在遠東鐵路局,局長是冰城的最高長官。
管轄滿洲鐵路沿線經過的所有礦區、鐵路工人、郵政等……
第二次便是日俄戰爭期間,鐵路自然為的是給軍事服務,此時冰城守備司令,伊萬諾夫將軍接過冰城的所有指揮權,并在1905年,也就是朱傳文剛到冰城那一年,成立自治委員會,伊萬諾夫擔任會長。
自此,守備司令擔任自治委員會會長的傳統就沿襲了下來,在安德烈接過守備區司令的位置后,同樣擔任會長。
但現在不同了,去年俄國遠東司令部不僅設立了對蒙機構,外交大臣更是攛掇著在冰城設立了領事館,再之后便是遠東鐵路局之上,垂直管理的鐵路局董事會的成立。
尼古拉二世很重視這個遠東鐵路局董事會,董事會會長便是親自任命的貝爾格。
領事館的成立意味著俄國人開始重視冰城了,這其中包含著與日本人緩和之后,用來和日本人溝通所用,所以現在軍人當政自然讓一些力圖與日本人緩和關系的俄國大臣開始對安德烈不滿起來。
此時還用安德烈,不妥!
冰城的土地還是清廷的,在這個以洋治洋的大背景下,清廷其實也開始了算計,比如原盛京將軍趙爾巽,一招掀桌子,直接開放了冰城,現在進駐了的有著英、美、日、德四個國家的商行,清廷自然是希望這些國家在冰城狗咬狗起來,但似乎收效甚微。
冰城兩年的發展,俄國的統治階級也是看在眼里,看著冰城逐漸的接過了遠東物資供應的大旗,對安德烈的工作還是滿意的,但就怕在滿意,這人還得再在遠東待幾年,要不等安德烈返回圣彼得堡,一個親德的公爵已經讓他們很是難受,再來一個少壯派……
所以遠東鐵路局董事會開始發力,力圖接過冰城的權利。
這當然是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比如俄國駐冰城的領事,不喜歡德國的遠東司令。
所以由沙皇親自任命的遠東鐵路局董事會會長貝爾格的上任,自然帶著的有來自圣彼得堡一些人的意志。
“安德烈大人,您的意思,往后會和這位鐵路局的董事會會長對上?”朱傳文問道,人先得考慮自身的利益,這和遠東鐵路局對上,對現在的漢耀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兒,漢耀最為重要的現金輸送線便是在鐵路局的手中。
貝爾格的到來,讓冰城這些被安德烈壓著的俄國人開始了活動,這地畝處處長戈倫勃切夫斯基,便是跳了出來,主張籌備公議會。
比起接招的安德烈,貝爾格的準備那是相當充分,首先便是知會遠東司令部,將冰城守備司令部的權限進行收縮,往后的冰城,軍人成了次要的角色,鐵路局,再次登上冰城權利核心的舞臺。這也意味著戰爭的色彩減弱了,發展、往俄國輸血再次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