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黑嶺
李范允努力瞪著朝鮮人特有的眼睛,足足瞪出有黃豆辣么大:“潘教官,打平壤?”語氣中帶著無比的驚訝,甚至還有一點點后怕的顫抖,這朝鮮義軍剛從日軍包圍圈中跳出,深諳中國文化的他覺得正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的階段, 往咸鏡道北部的山區跑與居俄朝鮮人聯系上才是他如今的目的,這再折返打平壤不是自投羅網,白跳火坑嗎?
還有,這面前的清國人不會是被日本人收買了吧?李范允心頭浮現出如此的疑惑,腦子里不禁浮現起日俄戰爭時期活躍于日俄之間,但多是日本別動隊的清國土匪, 要說沒有清廷的放縱是斷然不會出現如此情況的……
而覺得被收買了,也是只因這個提議實在是太過于驚悚。從之前的行為來看,潘國喜還是可信的,李范允心里如此的分析道,那就再聽聽。
“李將軍,你覺得如果現在日軍發現我們向著咸鏡道方向移動,再調集咸鏡道方面的日軍圍追堵截,我們還能跑的了?或者你真以為我們借著熟悉的地利跑到了這黑嶺之中,沿著北大峰山脈,日軍就真找不到了我們了是吧?”潘國喜盡量學著朱傳文淡然的語氣。
從進了黑嶺,李范允就自領朝鮮抗倭將軍,任命潘國喜為義軍教官兼軍事顧問。
“調集咸鏡道的日軍?”李范允開始了前怕狼后怕虎,心里也是思索了起來,北大峰山脈現在雖好,但是山脈之中行進自然是更慢,他的本意是前往咸鏡道的清國、俄國、朝鮮的三國邊境,一邊接受居俄朝鮮僑裔的資助, 一邊再從潘國喜這里購買清軍的裝備。
這些都是上好的俄國貨,他在清國待過, 知道這倒賣物資是常事兒,那么大的國家給他擠點兒裝備還不是跟玩似的。
“對,當我們從北大峰山脈冒出頭的時候,就是我們全軍覆沒之時!”潘國喜給出了這樣的定論。
“但是打平壤,我們的裝備也不夠啊!”李范允思索著自己能想出的借口,語氣有些松動。
“我會想辦法,但是這些東西,得加錢!”
果然,清國人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這倒是打消了一點點李范允的疑慮。清國與朝鮮有著上千公里的邊境線,水境線居多,而朝鮮與俄國,就只有8公里的水境線。和誰合作有著優勢這并不難判斷。如此執著跑到咸鏡道邊境,也是因為有著清國人的支持,后續的裝備還會到位。
與俄國境內聯系是為錢,與清國聯系是為槍!
黃州的事情告訴他,遠離兩處他們如今就是無根之浮萍,秋天的螞蚱。
當然,這也是為什么李范允舍得將來之不易的莫辛甘納送給平壤周邊少量抗日力量的原因之一,后續還有。
“錢是沒問題, 但是我們打完平壤有什么益處呢?”
“三個益處,第一, 能讓大量日本軍隊投鼠忌器, 捉摸不透我們的位置,不敢離開平壤這個朝鮮西邊重鎮太遠,我們有著充足的時間選擇山路趕往咸鏡道;第二,讓朝鮮有反抗意識的國民知道:如今,還有著一股反抗日本殖民的力量在活躍;第三嘛,不知李將軍想不想青史留名?”潘國喜的語氣中帶著點誘導,隨即也是拿出了朱家保險隊集合眾參謀之力弄出了作戰方案。
李范允看完潘國喜的作戰方案之后心中也是有了些底兒,邁著沉重的步伐向著自己的營地走去。
目送義軍首領離開,潘國喜將自己手下的行動隊員收攏起來,開始分配任務,剛才的作戰方案也只是朝鮮義軍的行動,關于行動隊的自然有著自己的任務。將除了電訊員之外的所有隊員派往圖們江,在那里,朱傳文會一批屬于行動隊特有的裝備用作支持。
傍晚,當潘國喜正在吃晚飯的時候,李范允已然換上一身輕便的裝束走了進來:“潘教官,這打平壤就能掩蓋我們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