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世界的某處虛空夾縫。
喬巡處在一種介乎于“抽象”與“具體”之間的狀態。有實體的具體狀態,卻如同空間一般抽象。所以他能毫發無損地輕松站在虛空夾縫之中。對于平常的物質,早已被充斥在虛空里的各種駁雜力量亂流沖擊成粒子態了。
他久違地在意識之中查看世界沙盤。
自從離開海上列車后,他就沒有關注過世界沙盤。一方面因為無法使用其中的力量,二是實在是對他而言沒有什么存在感。以前也是完全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有什么用。
成了神后,經由依紅這么一說,他才理解了世界沙盤的意義。
世界沙盤本身本質上就是一塊濃縮為意識態的世界核心。只要有充足的物質和能量,就能將其演變為一個世界。不過,這樣的世界屬于白紙一張,還需要其他法則去支撐,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而不是一塊占據空間的宇宙漂浮物。
“二十四個世界之根……”
“晝”太陽
“夜”月亮
“宇宙”星辰(缺失)
“生命之地”地球(缺失)
“生命”大樹
“國家”城墻
“運動”車輪
“靜止”山(缺失)
“思想”人
“數量”0
“競爭”火槍
“食物”盤子
“知識”書
“交易”貝殼
“信仰”十字架
“生存”樓房
“收集”箱子
“天氣”云(缺失)
“進步”火焰
“統治”王座(缺失)
“農業”鐮刀
“工業”錘子
“規則”律典
“神”光(缺失)
二十四道世界之根,各自所代表的圖案呈現在喬巡的意識之中。他能透過這些圖案感受到每一道世界之根所具備的法則與力量,這種力量并非是符文之力、創造力、支配力等的實質性力量,而是一種概念性的。其無法單獨表現出來,必須要通過特定的方式,
那就是,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目前還缺乏六道世界之根,分別是:
“宇宙”星辰、“生命之地”地球、“靜止”山、“天氣”云、“統治”王座與“神”光。
世界沙盤剛到手時,是缺乏八道世界之根。在日本的時候,收集了知識“書”,在海上列車收集到了“規則”律典。
比較有意思的是,“生命之地”的對應圖案明明是地球,其卻并不在地球上。這一點他是清楚的。
以及說……這世界沙盤里的世界之根,與現在的地球有些相似。
所以,喬巡不由得去想,這世界沙盤會不會跟地球所處的世界有關呢?或者說,地球所處的世界是否是以這樣的世界沙盤創造出來的。
要想知道這一點,可能要從黑革的那位黑桃A“世界”入手了。
“應該多問問依紅關于黑革與世界沙盤的事才對……”
不過算了,一步步來吧。
喬巡逐個逐個感受這缺乏的六道世界之根,洞悉它們,然后尋找它們遺留在虛空夾縫里的氣息。
靜靜感受。
虛空夾縫里沒有時間的概念,他此刻的狀態,相對于夾縫外的各個有限世界而言,是靜止的。不管他什么時候進入其他世界,都是相對于他上一次離開有限世界的下一刻。
所以,他有充足的精力慢慢去感受。
不用擔心晃個神之間,有限世界就已經過去幾百幾千年了。
各個有限世界逸散到虛空夾縫中的氣息十分龐大。喬巡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