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出眾的辯才獲得了東吳豪杰們的親善,其中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都稱贊隱蕃有王佐之才,太常潘浚之子騎都尉潘翥也與他親善,其中,郝普特別與他親近欣賞,還常常埋怨嘆息他被屈才了。
這朱據前文書介紹過,我們來說說郝普,此人原本是蜀漢前將軍關羽部下零陵太守,為人忠貞誠實。關羽兵敗被殺后立志死守零陵,可惜被呂蒙所騙,降了東吳。孫權知道他的為人,逐步提升他為廷尉。
更多的江東士人因為他當上了廷尉監,屬于皇帝新寵,加上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都與他特別親近,于是隱蕃府前,常常車馬云集,賓客滿門,名氣大振,從衛將軍全琮以下官員都與他交往,對其傾心敬待。
黃龍三年231十月,孫權命令中郎將孫布詐降來誘騙魏國上將王凌,王凌于是領軍迎接孫布,孫權布下重兵伏擊王凌。可就在這時,隱蕃突然在京都發動叛亂,但因為事先就被察覺,隱蕃只好偷偷逃亡,但還是被捕捉了回來。隱蕃的發動的叛亂引起了王凌的警覺,王凌于是撤軍還魏,孫權大軍無功而返。
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隱蕃居然是魏國的奸細。這個二十二歲的年輕人要不是為了救王陵,暴露了自己,就憑他蒙蔽了東吳大部分朝臣,還險些在郝普的推薦下接任廷尉,成為東吳九卿,朝中重臣,不知道將來會對東吳造成多大的損失。
這個“隱蕃事件”中,左將軍朱據和廷尉郝普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郝普在得知真相后羞愧不已,這個老實的厚道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當場自殺謝罪。而朱據在罷職免官四年官復原職卻依然故我,這讓孫權對他心生嫌隙,所以這次呂壹上書徹查軍中貪腐,首當其沖就是對朱據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