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極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隨著琉球據點的建設完成,馬淳派出了很多混雜著情報人員的商隊前往三韓以及倭國,刺探這幾個地方的各種情況。
早在五年前平定崖洲島黎人的時候,以秦川人為首的宣傳隊就已經為馬淳平定黎人立下了不少功勞。如今這個宣傳隊已經擴編為幾百人的情報司,而秦川人也累功升為軍司馬,率領著這幾百人在各地收集情報。情報司內部由甘昌坐鎮分析各種收集來的情報,整理完之后匯編成冊匯報給馬淳。
只是當馬淳萬事具備,以進貢和經商的名義慢慢的把戰略物資和登陸部隊分批運送到琉球的時候,秦川人的情報人員卻帶回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從前年開始,也就是東吳赤烏七年(公元244年),曹魏正始五年以來,曹魏幽州刺史,度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毋丘儉率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幾乎將高句麗滅國。
除了三韓地區,幽州東北高句麗、沃沮、濊貊都一一被毋丘儉擊破,人口、物資幾乎被魏軍擄掠一空,幾成白地。
這下馬淳抓了瞎,他為了檢驗部下和騎兵作戰的真實情況,才決定用兵朝鮮半島。這是因為他曾經在賀質以及老師謝贊那里看到過當初東吳出使遼東的記錄,在這些記錄里記載著一些遼東地區的情況,特別是當地最強大的國家高句麗。
在記錄里記載著高句麗擁兵兩萬,其中有數千騎兵,與公孫淵實力不相上下。公孫淵被司馬懿所滅,那么檢驗部下戰力最好的對象就是高句麗。
可是他沒想到,面臨吳蜀兩國重兵威脅的曹魏,竟然會悍然出兵,攻打高句麗。而高句麗也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僅僅兩年就差點滅國,兩萬步騎也被毋丘儉打的全軍覆沒。
那馬淳如何檢驗自己部下的戰斗力,難道去打一下只有幾千兵馬的三韓?或者說去欺負那些矮小孱弱的倭人?
這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卻來了一陣西風,將自己吹了個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