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下詔何人平叛?”
孫權掙扎了幾下斷斷續續道:“令...令......朱......”
孫宏想都沒想,接口道:“臣知道了,令朱然將軍前去平叛。”
不過孫權還在那里說:“朱......朱......朱......”。說了幾遍就沉沉睡去。
孫宏頓時明白過來,這皇帝孫權竟然是屬意朱據。可朱據是自己的政敵,要是他再度啟用平叛,若是平叛成功,將來重登高位,對自己可極為不利。
眼珠轉了幾下,孫宏立刻俯首道:“朱據勾連逆賊馬淳,下詔誅殺。臣遵旨,即刻擬詔!”說完吩咐匆匆而來的太醫令趙泉:“好生醫治陛下,若有差錯定斬不赦。”然后帶著李定匆匆離開。
隨著皇帝孫權病倒,東吳朝堂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當中。
太子孫和已經被廢了,魯王孫霸也被賜死了,東吳朝堂上下驚訝的發現,若是皇帝突然去世,那誰來接班登基就成了一個未知數,整個朝堂上下氣氛變得詭異起來。
好在沒過幾日,宮里傳來消息說皇帝孫權醒了,只是因為圣躬欠安,不能上朝理事,連接內外傳遞詔令的由中書令孫宏和內侍令魏忠負責。
然后又過了幾日,中書令孫宏宣布皇帝孫權最新旨意。新都郡丞朱據勾連逆賊馬淳叛亂,令其自盡謝罪,并令大司馬朱然率軍平定馬淳叛亂。
可是朱然此時也已重病纏身,勉強接了詔令,還沒等他召集部下,就在當夜吐血身亡,時年六十八歲。
本來朝中還有一員大將全琮,可更加詭異的是,全琮也病了。這家伙自從兒子全寄被孫權賜死后,竟然內心驚懼不已,害怕皇帝孫權也治他勾結魯王之罪,短短一個月就病到連床都起不了,眼看著沒多少日子可活了。
數來數去,能夠與全琮、朱然兩位大將可以相提并論的只有諸葛恪一人。不過此時諸葛恪正代替陸遜以大將軍之職鎮守武昌,與曹魏大將王凌隔江對峙,輕易不能南下。
最后不得已,只好調右部大將軍呂岱呂定公,一個年近九十的老將率軍南征。這也打破了一個歷史記錄,可見東吳此時能夠征戰的將領是如何缺乏。
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省如皋市)人。呂岱本為郡縣吏,因避亂而南渡。受孫權賞識,遂仕于孫氏政權。建安十六年(211年),以督軍校尉之職,與蔣欽等領兵平定呂合、秦狼等叛亂,獲授昭信中郎將。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孫權進取長沙三郡,擊降安成等四縣,成功平定三郡。后討平吳碭、袁龍叛亂,升為廬陵太守。
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騭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陽、湞陽間的王金叛亂,升任安南將軍、假節,封爵都鄉侯。黃武五年(226年),平定士徽叛亂,控制嶺南,晉封為番禺侯。
赤烏二年(239年),接替潘浚處理荊州文書公務,與陸遜同在武昌,督管蒲圻。陸遜去世后,武昌分為二部,呂岱督領右部,升任大將軍。
孫權讓這位時年八十九歲的老將軍南征崖洲島,也是因為其當年平定過交州,有著豐富的南方作戰的經驗,算是實屬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