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
生產關系。
經濟是一個社會誒物質精神的生產、流通、交換等的過程。
而政治又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影響政治,政治影響經濟。
而要對文化進行定義的話,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相關,都能夠算作是文化。
文化和政治、經濟相互作用,交叉影響著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堯言的視線轉向其他的位置。
而各種文化作品,就是了解當時社會各方面情況的一個好工具。
民俗、宗教、傳說等等藝術作品,都是有著社會基礎的。
至少,也是創作者本人有著相關想法,才會創作出這樣的東西。
他生前的時代,研究經濟的人不會孤立地只看經濟本身,也會去研究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去研究文化對經濟的影響。
社會各方面的學科,大都是互相交叉干涉的。
社會的現狀,比如干旱饑荒、經濟下行的年代,人們對現實的描畫是怎樣的?
又比如戰亂年代時,渴望和平、反抗斗爭之類的思潮會漸起,一個國家地區內,會興起對敵方、對迫害者,對戰亂源頭的國家的敵意思潮,從而出現相關作品又是怎樣描畫的?
這就是文化對社會的描述。
而飲食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體現。
古往今來,階級長久地存在。
這種源自動物本能的,在資源匱乏時的群體內競爭而遺留下來的資源分配而導致形成的不同群體,從來沒有從人類的社會中消失過。
用多少來判斷的“稀有”、“普遍”的標準,也符合這種動物性的原始本能。
資源匱乏時,能夠獲得資源的個體少,能夠獲得資源的個體本身就是“上層”。
下層的習慣影響上層的情況不少,但是這種“稀有”對應“上層”的情況,也從未消失過。
原本是宮廷、貴族、世家等資源富余者才有余裕使用的精致物品,成為了下層的追求。
這種追求在他生前那個時代的眾多名字之一,叫做“時尚”。
仔細看歷史,服飾文化在更早的時代,往往和下層沒有什么關系。
越往后的時代,前一個時代的服飾往往是隨著生產的富余,自上而下地演變為下層的“常服”。
但這也并非唯一的影響演變方式
畢竟,戰爭這種政治性事件可不少。
如果是唐宋時期,執壺和八仙桌會在這種“高端”宴會中使用,會在另一個文化的地區中使用他不奇怪,但是.....
在他所在的時代,執壺大都已經被社會淘汰了。
八仙桌也同樣,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見過了。
因為工藝制作難度較高的圓桌,在現代已經不是難事,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地面,能夠容納最多的人數,圓桌成為了絕大多數桌子的形制。
形成這個世界的精神意識,為什么會有這種奇怪的認識?
是當時的社會發生了什么?
堯言,微微瞇起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