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夏口根本用不上,所以討伐劉備勝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如若曹操能等到荊州水軍完全歸心之后,便可派一員熟悉水戰的將領指揮艦隊沿江東下,再派一員大將率領曹軍主力走陸路直取廬江,如此水陸并進,則江東再沒有任何抵擋的可能性。
其實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軍慘敗不在于郭嘉早亡,而在于曹操沒有聽從賈詡的勸告。
賈詡作為當世第一毒士,的確是赤壁之戰前最清醒的人。
他所提出的水陸并進,攻伐江東的策略,可以看做魯肅東吳版隆中對倒過來用。
其實無論隆中對還是魯肅版隆中對,歸根結底都是在說曹氏實力太強大,做為偏安的政權,唯一取勝的可能就是逼其兩線作戰,分化曹氏的實力。
而賈詡的水陸并進策略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分兩路攻擊江東,令江東也不得不兩線作戰。
若戰爭純粹到了拼實力的層面,無論江東還是西蜀,都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
可惜的是,這策略若是郭嘉或者程昱提出來的,曹操或許還會重視。
而賈詡的人品太差了,所出的每一個主意都是先為他自己考慮,所以曹操對賈詡出的計謀都持幾分懷疑的態度。
再者曹操如今也的確有些膨脹,畢竟他還從來沒有如此豪橫過,指揮三十萬人馬作戰,試問下誰人能擋?
就算江東孫權主動加入進來又如何,到時正好趁勢連江東孫氏一起滅。
于是曹操并沒有聽從賈詡的勸告,率領荊州水師出江陵,沿江東下,直取夏口。
騎兵步卒則在江北岸沿江而行,配合水軍行事。
只要拿下了夏口,屬于江東孫氏的長江險便成了一人一半的險。
曹軍可以在任何時候,任意點,登陸江東的土,孫權恐怕就要睡不好覺了……
……
其實此時孫權知道曹操去取夏口之后,已經睡不好覺了。
明眼人誰都看的出來,假如夏口丟了,不依靠長江險,江東軍絕不是曹軍的對手。
曹操與其說在打劉備,還不如說是在震懾江東。
于是江東上上下下便亂了套。
其實江東各派勢力更是紛繁復雜。
其中有以顧、陸、朱、張四大家族為首的江東本土勢力,又有周瑜魯肅為首的槐泗武人勢力,還有張昭諸葛瑾等江北流亡勢力。
本土勢力都是當豪族,勢力非常龐大,當初孫策平定江東之時,對本土豪族采用的是血腥鎮壓的政策,所以到最后只能落得個被刺身亡的下場。
輪到孫權繼承江東基業之后,便采取了與本土豪族聯合的策略,所以孫權的位置比孫策時穩當多了。
只不過如今曹操大軍襲來,所有本土勢力全都主張投降。
這也難怪,他們都是一幫主,看到曹操在荊州厚待本豪族,如此誰還愿意為了孫氏基業打仗?
早早投降,讓下重歸一統,讓他們恢復到可以躺在祖業上混吃等死的日子,才符合他們最大的利益。
而江東另一大派系,槐泗武人勢力,則是從孫堅時期便跟隨孫氏作戰的一大票人,后來孫策接手之后又加入了周瑜魯肅等。
令孫權感到欣慰的是,這一票人全都主戰。
這也不難理解,作為武人最大的價值就是打仗,若是敵軍來了,立即舉手投降,還要他們武人做什么?
至于張昭諸葛瑾等江北流亡勢力也分成了兩派,張昭屬于投降派,諸葛瑾則屬于主戰派。
如此江東數派之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的不可開交。
最后孫權還是聽取了魯肅的意見,一錘定音,決定聯合劉備與曹氏全面開戰。
而孫權也無可避免的成為了阻礙下統一的分裂勢力代表。
劉備屯駐的夏口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