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恢復了八成以上。
而且荊州軍的人數是孫劉聯軍的兩倍,此戰文聘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再加上熟悉水戰的將領都明白一個道理,從江水上游向下游攻擊,借助水流,然就占據優勢。
而荊襄正是處在長江的上游,這便占了利。
隆冬時節每刮的都是西北風,這便是時。
此時利人和全占,豈有不勝之理?
此時文聘所用的乃是群狼戰術,自殺式襲擊,圍堵焚燒江東軍的大船。
只要一艘小船換一艘大船,那就是賺了。
一眾荊州水軍駕乘小船,借著狂風,頂著對面射過來的箭雨,不顧一切的向江東軍大船沖撞過去。
突然,從對面大船下面也駛出數百只小船,前來迎擊,正是周泰與凌統。
周凌二將也都非常熟悉水戰,他們指揮麾下戰船與荊襄水軍展開接舷戰。
所謂接舷戰就是兩舷相接,在船面上展開貼身肉搏。
凌統本來以為,他依然可以像在南郡時那樣摧枯拉朽,以三百人擊潰荊州軍六千人。
可是今見到的荊州軍卻是完全不同了,個個瞪著眼睛,面露兇色,如一頭頭餓狼一般奮勇拼殺,毫無懼色。
凌統看了不由得吸一口涼氣,他的確沒有想明白,同樣是荊州兵,眼前這支還是戰敗之后又重新聚攏起來的潰軍,可是所表現出來的精氣神卻是與從前判若兩支軍隊。
若荊州軍都變得這么悍不畏死,那這場仗就棘手了。
江東水師與荊襄水師前鋒瞬間形成了焦灼狀態。
只是荊襄水師的小船比凌統周泰帶出來的要多得多,文聘命令身邊親兵用旗語指揮,讓王奇帶領一部分船只與凌統周泰對抗。
反正在這水戰之中,武將的武力起得作用很小。
凌統周泰空有一身本事,卻也只能跟面前的小卒作戰。
與此同時,文聘讓另一部分小船繼續前去自殺式襲擊焚燒周瑜的大船。
本來大型戰船對陣小船有極大的優勢,大船船舷高大,上面的弓箭兵可以自上而下的攻擊小船上的敵軍。
可是如今小船上都是桐油以及稻草,大船只要沾上就跑不了。
所以一眾江東軍的大船反而在竭力躲著荊襄水師的小船。
只不過大船哪有小船靈活?
轉眼之間就有十數艘大船被自殺式襲擊擊中,在江面上燃起了沖大火。
大船上的江東水軍紛紛落水,與荊襄水軍在長江巨浪之中展開肉搏。
這是水性與耐力的考驗。
普通人掉到這波濤洶涌的長江里,能游回岸上已是萬幸。
可是對水軍來說,這滔滔江水之中卻是他們的戰場。
這場水戰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最后竟是江東軍漸漸不支了。
江東軍雖然戰船高大,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永遠都是人,荊襄水師可是兩倍于孫劉聯軍。
再加上文聘指揮得當,上來就擺出搏命的架勢,用小船換大船,如此換法周瑜當然不愿意。
無論羽箭遠程攻擊、接舷戰還是水中肉搏,江東軍都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軍兵傷亡慘重。
周瑜眼看再打下去,他麾下江東軍就要全軍覆沒在這里,戰船也要被全部燒毀。
想來這還是他自出世以來第一次敗的如此之慘。
可笑此前還想用火攻第二次火燒敵軍戰船。
哪想到對方學的如此之快,立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縱火燒了他的戰船。
大江之上煙霧彌漫,周瑜立在船頭,看著死傷的軍兵被滔滔江水沖走,沒有留下半點痕跡。
而遠處有許多下了錨的大船立在江心,燃著滔大火,那些都是江東的戰船。
一戰之下,戰艦折損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