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國時代。
貨幣十分混亂,這個時代并不流行古裝影視劇里的銀兩,魏蜀吳三國的貨幣也有所不同。
三國雖然流通漢代的五銖錢,不過經過這幾十年的混戰,貨幣的價值并不是很高。
比如曹丕稱帝后不久,就廢除了五銖錢,改為物物交換的原始交易模式。
東吳與蜀漢兩國,目前雖然還在流通五銖錢,只不過他們流通的五銖錢也有所不同。
蜀漢流通的貨幣,是先主劉備入蜀后,采用劉巴的建議鑄造的直白錢,是為了充實府庫。
一枚直白錢的重量等于四枚東漢五銖錢,但是它卻要兌換一百枚五銖錢。
貨幣在這個時代,價值并不高。
劉禪故意胡亂報了一個價格,其實就是想看看陳震的反應。
劉禪報出價格讓陳震極為震驚,他已經知道自己的擔心并非多余,于是他說道:
“陛下,這精鹽的制作,現在只有我大漢一家擁有,這制作方法就是無價之寶,縱使東吳出再多的錢,陛下也不可以將其出售。”
“為何?”劉禪故意問道。
陳震答道:“只要制作方法在我們大漢的手里,無論是東吳還是曹魏,他們想要精鹽,就只能不停的向我們大漢購買。”
“如此一來,魏吳兩國的財富,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我們大漢的國庫。”
看著陳震苦口婆心,一本正經的模樣,劉禪還是挺感動的。
“哦!”劉禪聽完,感激道:“多謝愛卿及時提醒,朕決定了,這精鹽的制作方法,給再多的錢朕也不賣。”
“陛下英明!”
陳震長舒一口氣,劉禪太年輕,還需要他們這些老臣的提醒。
同時他也有些欣慰,皇帝陛下雖然年少,但是好在他并不是笨蛋,只要及時提醒,他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是,他并不知道。
劉禪是在故意裝傻充愣。
兩天后——
東吳使臣張溫,來到了成都。
劉禪沒有立即接見他,而是按照尚書令陳震的意思,先讓他們這些大臣見見這位東吳使臣,先確定一下對方的來意。
經過兩天的交涉,張溫的來意陳震等大漢的重臣,已經知曉。
買鹽。
兩日來,張溫只字不提東吳想買精鹽的制作方法,只說他是奉吳王孫權的命令,特地到成都購買精鹽。
張溫不提,陳震他們也就不好主動去問,于是雙方客套了兩日,最后決定三日后,讓張溫朝見大漢皇帝劉禪。
不過在接見張溫的頭一天,陳震又一次進宮提醒劉禪。
因為他知道,雖然張溫這幾日從未提過一句,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要購買劉禪的精鹽制作方法。
但是陳震卻不相信。
若是換著是他。
他也不會在見到劉禪之前,就把自己的來意,全部告訴對方的大臣,如果真的那樣白癡。
他也就沒有資格擔任使臣。
第二天早上。
成都館驛內。
張溫一夜沒怎么合眼,此番入蜀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一年前他來過成都。
那是為了吳蜀修好,他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使命。
只是讓他意外的是。
回到吳國后,吳王孫權并沒有因為他入蜀有功,反而對他稱頌蜀漢頗為不滿。
此番吳王再次遣他入蜀,張溫明白這是吳王孫權在給他機會。
如果此行他不能完成孫權交給他任務,怕是接下來他就很難在東吳朝堂立足。
不過他的運氣不錯。
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此時還在南中平叛,他沒有在成都。
若是諸葛亮在成都,張溫自問他的這個任務,基本不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