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丞相予延精兵五千,延自出子午道奇襲長安。
那夏侯楙突聞天兵降臨,必然棄城而逃。
丞相再引軍與延會師于潼關,如此整個關中豈不盡歸我大漢所有?”
魏延原本就是駐守在漢中,被先帝劉備封為鎮北將軍,對于秦嶺一帶他多有了解。
在他看來此番北伐,如果以此奇兵突襲關中,數月內整個關中就能全部拿下,丞相何故長途奔襲,去取隴右。
但是——
“文長此謀雖妙,”諸葛亮笑著搖頭說道:“但卻極為兇險,若是曹魏反應迅速,我大漢又以步兵為主,我軍一旦在關中平原遭遇魏軍騎兵,又該怎生奈何?”
魏延聞言,本欲反駁,但是細思想來丞相所言并非妄言。
漢軍以步兵為主,魏軍則有大量的騎兵,一旦漢軍進入關中,曹魏必將迅速馳援來救。
關中是沃野千里的大平原,這對于騎兵來說,這是極好的戰場。
但是很可惜。
漢軍極少有騎兵,魏延這才茫然說道:“是延所慮不周,險些害了我全軍將士。”
魏延退至一側,諸葛亮卻擺了擺手說道:“文長切勿自責,此計雖險卻也不失好謀,只是眼下我軍比不得高祖皇帝手下諸將,關中也非秦末的關中。”
諸葛亮話罷,諸將再無多言,隨后各自便回去準備。
三日后。
大軍出發,行至半路,趙云鄧芝領兵去了褒斜道,諸葛亮則親率大軍朝著岐山方向進發。
諸葛亮與趙云剛剛分開不久,在成都的劉禪,就見到了一個老熟人。
“丞相已經出發了?”
“是的,陛下!”楊同山肯定的說道:“屬下是親眼看到大軍出發,才趕回成都回報陛下。”
“好!”
劉禪很滿意,他然后突然問楊同山:“愛卿可有準備妥當?”
“回陛下!”楊同山道:“按陛下的旨意,一切準備就緒,就等陛下一聲令下!”
楊同山的回答很堅定,他沒有絲毫猶豫之色,當然劉禪對此也沒有懷疑,因為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雖然這兩年來,看上去劉禪與往日沒什么兩樣,除了喜歡折騰一些新奇的工藝,剩下時間要么在后宮練槍,要么就是吃喝玩樂。
但是,這兩年里。
別說大漢境內,即使魏吳兩國很多事情,他也是一清二楚。
早在兩年前,他從清城山帶回了十名新軍,這十名新軍就是他的眼睛,他們分散在漢魏吳三國境內。
所以楊同山有沒有說假話,劉禪自然是再清楚不過。
時隔兩年,楊同山來見劉禪,這也是兩年前劉禪與他的約定。
丞相何日出兵,愛卿何日見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