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劉禪既已主動認錯,諸葛亮將原本準備好的那些說教詞兒,只能咽進回肚子。
劉禪都已經知道錯了。
而且也做了保證。
還有必要說教嗎?
沒必要——
說教雖然可免,但是諸葛亮現在還有一堆疑問,需要劉禪替他解惑。
“陛下!”諸葛亮飲了一口茶,似有不解的問道:“陛下怎會想到兵出子午道,奇襲關中之謀?”
劉禪自小聰穎,這一點諸葛亮從未懷疑過,只是在他的記憶里,劉禪的聰穎卻不在軍國大事上面。
若是天下太平,諸葛亮相信劉禪必然能成為一位賢德的君主,可惜他卻生不逢時,錯生在了亂世。
但是此次北伐,劉禪的做法確實驚到了諸葛亮,陛下您藏得也太深了吧。
看著諸葛亮一臉的疑惑,劉禪卻是淡定從容,因為他早就料到諸葛亮會有此一問。
“回相父!”劉禪說道:“因為朕覺得,此次北伐是我大漢唯一可能成功的機會。”
諸葛亮聞言一愣,唯一可能成功的機會,為什么是唯一?
“如今天下三分,”劉禪并未在意諸葛亮的反應,他繼續說道:“漢魏吳三國,曹魏實力最強,東吳次之,我大漢則是最弱。”
這一點,諸葛亮表示認同。
“以弱勝強,自古皆有,”劉禪頓了一下,嘆息一聲才又說道:“但是卻也不是常有的事情,我大漢想要戰勝強魏,唯有以奇致勝。”
“這些年相父勤修內政,平定南中叛亂,卻從未對曹魏用過兵,”劉禪說著淡淡一笑:“曹魏必然以為,我大漢絕不敢輕易北伐,以小博大。”
“朕了解過,在相父北伐之前,曹魏在關中并未部署太多兵力,曹魏把他們的重心放到了荊襄,江淮,以及冀幽并一線。”
嗯——
諸葛亮不時微微點頭,表示認可劉禪的分析,同時也感到很欣慰。
“相父此番北伐,乃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劉禪笑著說道:“必然會使曹魏措手不及,但是曹魏不會輕易放棄雍涼二州,一旦得知相父兵至,就會從洛陽增兵關中以敵相父。”
“只要攔住洛陽的援兵,相父此番北伐也就更有勝算。”
“于是陛下便出奇兵,”諸葛亮微皺眉頭說道:“從子午道突襲關中,搶占三關?”
諸葛亮剛到岐山不久,劉禪便差沈吉安到了岐山大營,當時沈吉安曾對諸葛亮說過,劉禪要替他擋住曹魏援兵。
“若是陛下擋不住魏軍,”諸葛亮問道:“陛下可想過后果?”
諸葛亮想想就覺得后怕。
劉禪若是擋不住魏軍?
如之奈何?
不敢想。
真不敢想。
可是劉禪卻笑道:“朕即使擋不住魏軍,卻也能減緩魏軍的行軍速度,如此便可以為相父多爭取一些時間。”
汗——
諸葛亮暗自嘆息。
還是太年輕了。
“陛下乃是大漢天子,若是陛下遭遇不測,我大漢又該如何?”諸葛亮終于找著機會說教。
“無妨,不是還有相父嗎?”劉禪隨口笑言道:“相父在,大漢必興。”
“陛下妄言!”諸葛亮道:“大漢可以無臣,卻不能沒有陛下。”
諸葛亮的話音剛落,劉禪頓覺自己似乎說錯話了,他是現代人,或許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諸葛亮可是古人。
或許會誤解他的意思。
劉禪趕忙笑呵呵的說道:“相父誤會了,朕的意思是,只要有相父在,朕必然會安然無恙。”
“相父,朕不是好好的嗎,您就別擔心了,”劉禪說道:“而且曹魏的援軍,直到現在也未能踏進關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