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于是在次日的朝會之上,正式進行了一次任命。
同時,經過丞相諸葛亮的表奏,御史大夫徐庶主管內政,置御史大夫府。
開府治事,這是繼丞相諸葛亮后,大漢又一位高官開府。
徐庶開府治世,這是在諸葛亮的建議之下,做出的決定。
諸葛亮認為,現在徐庶復歸大漢,若是還是隸屬于相府,難盡徐庶之才,而且徐庶是大忠大孝之人,由他主政大漢內政,他也可以騰出手來處理軍事。
畢竟現在大漢東有曹魏,東南有東吳,西北有涼州羌人,北邊還有胡奴環伺。
在此之前,諸葛亮他只能一心二用,他得內外兼顧。
如今徐庶復漢,丞相府將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軍事上面。
這樣的安排,劉禪自然是滿意的。
現在諸葛亮還在,軍政之事全歸他一人節制,劉禪并不會擔心什么,但是人都會有老死的一天,一旦丞相百年之后,軍政之事他必然不會再置于一人之手。
歷史上的劉禪,也是如此操作。
丞相病逝于五丈原后,他沒在設置丞相,而是將原來歸于丞相府的職權一分為三,而且還互相節制,從而也可以穩固朝廷政局。
現在隨著徐庶的到來,諸葛亮提前推進了這個布局。
諸葛亮如此操作,也讓劉禪更加敬重他,同時也堅定了他在前世對諸葛亮的觀點,那就是大漢丞相諸葛亮,就是大漢王朝的一代賢相,而非那些謀論當中的權臣。
歷史上他大權獨攬,那只是他沒有尋得可以替他分擔之人而已,若是遇到能夠分擔重任之人,他才不會吝惜手中的權利。
安排完徐庶任免之事過后,諸葛亮便將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軍事上面,因為大漢經歷這兩年的關中之戰后,版圖雖然增大了不少,但是軍事實力,卻還并未得到加強,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讓大漢的軍事實力同步增強。
因為曹魏兩年內,就進犯了關中多達三次。
若是不及時加強大漢王朝的軍事實力,縱使現在占據了關中與蜀中兩地,要是讓曹魏這樣無休止的折騰,遲早一天大漢也得被他們給耗死。
補充兵員,提升武器裝備。
這是眼下諸葛亮首先考慮的事情。
比如在武關和潼關,大顯過神威的三弓床弩,他覺得就還可以進行改造升級。
至于御史大夫徐庶,他則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穩定關中和蜀中的局勢上面。
特別是關中,大漢初得此地,需要做的事情,就還有很多。
不過就在諸葛亮與徐庶倆人,準備各自忙碌開展他們的工作的時候,曹魏突然派出一位使者來到長安,讓他倆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