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武舉考核圓滿完成,雖然考核的內容,流程還不是很完美,參加考核的考生,除了極少一部分來自社會底層,其余基本都是氏族子弟。
但是劉禪還是很滿意。
畢竟這是第一次。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
科舉制度,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知道歷史上的科舉制度,也是用了很長時間,才逐步完善,逐步被世人所認可的。
目前來說,效果其實還不錯,至少順利的完成了第一次武舉選拔。
結束了武舉考試,大漢王朝重歸平靜,丞相諸葛亮要比以前輕松不少,因為內政方面,有徐庶幫忙處理。
不過,在大漢建興十年三月初,丞相府長史張裔,因病去世,參軍蔣琬升任丞相府長史。
皇帝劉禪經過一個月的測試,火藥的配置已經達到他能做到的極限。
然后就是月初的時候,涼州刺史馬天嘯,派人送來了幾車硝石的原石,這讓劉禪極為興奮。
火藥的配置方法,劉禪已經掌握。
現在又有了硝石的原石。
可是——
劉禪高興之余,卻又有些后怕。
因為火藥的出現,對于大漢王朝來說或許是好事,但是潛在的威脅,也隨之而來。
保密,沒錯,就是保密。
因為一旦保密工作沒做好,若是將這火藥的配置工藝泄露出去,這對于大漢王朝來說,那就是致命的。
所以劉禪并沒有立即開始大規模的配置火藥,而是讓福安安排了幾個心腹的太監,專門負責提煉硝石。
硝石的提煉,就放在后宮北苑一座相對安靜的宮殿內,這座宮殿沒有劉禪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出,包括后宮的妃嬪在內。
“福安!”
宣室殿內,劉禪嚴肅的說道:“每日提煉的硝石,汝需要親自確認,然后統一庫存。”
“諾!”
福安答應道,他自然知道這東西的重要性,這些日子他一直陪著劉禪,從劉禪那認真謹慎的態度,他也知道這東西絕對容不得半點馬虎。
交代完硝石的事情,劉禪這才離開宣室殿,去了王元姬的蘭林殿。
“陛下!”
王元姬已經梳妝完畢,今日她的妝容相對簡單一些,衣飾也沒有平日那么華貴,就是一件淡粉色羅裙。
見劉禪進來,她微微福身。
在她的旁邊,則是馬娪。
她們倆已經等候劉禪有一會兒,劉禪見倆人一切準備就緒,便笑呵呵的說道:“倆位愛妃,咱們出發。”
倆人都挺高興的。
特別是王元姬,進入未央宮也有些日子了,可是她整日就待在未央宮,日子久了難免有些無聊。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
春耕——
往年在成都時,每年到了春耕的時候,劉禪都會跟著丞相諸葛亮,去郊外田野轉轉,算是體察民情。
因為之前先是關中之戰,后來又因為剛剛遷都長安,局勢還不太穩定,這每年春耕體察民情的事情,暫時擱置。
如今漢魏達成了和議,目前的大漢王朝在丞相諸葛亮,以及御史大夫徐庶的治理下,關中地區已經逐漸穩定。
也是這個原因,前幾日丞相諸葛亮向劉禪提議,恢復春耕體察民情。
只是劉禪不希望還是像在成都時那樣,每次出去都是敲鑼打鼓,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皇帝一般。
微服出行。
因為劉禪覺得,體察民情并不是為了做給百姓們看,而是通過走訪,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同時要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才有意義。
大漢建興十年,三月十二日,上午。
數名騎士。
三輛馬車。
出現在長安城南的官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