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還力勸其父劉禪與魏軍決一死戰。
只是歷史上的劉禪,并未聽從兒子的勸阻,依然選擇了開城投降,北地王劉諶勸父無效后,不得已選擇了先殺其妻,然后在先主劉備靈前自殺殉國。
劉禪前世看三國的時候,看到劉諶自殺的那一幕,也是非常的感動的,所以當張鴛為他誕下第二位皇子的時候,他選擇了紀念歷史上的北地王,給他取名為劉諶。
隨著兩位皇子的出生,劉禪也面臨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立儲的問題。
是立貴人馬娪所生的皇長子劉譚,還是立皇后張鴛所生的皇次子劉諶,這讓劉禪有些為難。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漢的朝堂之上,也有了不同的聲音。
有人支持立長,也有人支持立嫡。
這——
到底是該立誰為太子呢?
......
大漢建興十年十一月初九。
未央宮前殿。
劉禪安靜的坐在御座上,聆聽著大殿上群臣的爭論。
“啟奏陛下,按照祖宗規制,太子之位理應是立嫡而不立長;”丞相府長史蔣琬,請奏說道:“臣請陛下側立皇次子諶,為大漢皇太子,以傳國本?!?
蔣琬話音剛落,禮部侍郎張毣反對說道:“陛下,臣以為立儲應遵循立長不立幼的原則,臣請陛下,側立皇長子譚為大漢皇太子?!?
倆人話音剛落,大殿上頓時呈兩極分化,一部分人支持側立皇長子劉譚為太子,另一部分人支持側立皇次子劉諶為太子。
劉禪自然是認真的聽著,他并未偏向于立誰為太子,因為在他眼里,無論是劉譚還是劉諶,他倆都是他的兒子。
正所謂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什么嫡庶之分,這是古人的思想。
不過,現在劉禪卻沒有說話,他不時的左右環視。
大殿上,爭論的朝臣,有丞相府的人、有御史大夫府的人,還有諸如張毣這種既不屬于丞相府,也不屬于御史大夫府的官員。
諸葛亮、徐庶?
他倆是什么意思呢?
劉禪一直在觀察他們倆,只是他倆卻一直安靜的待在原地,跟劉禪一樣,誰也沒有說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