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其取下開啟,依此召側立新君。”
這——
所有人都懵了,他們并未聽過這種立儲的方法,比如禮部侍郎張毣,就率先出班說道:“陛下,此法古之未有...”
只是沒等他說完,劉禪沒好氣的道:“張愛卿此言差矣,此法雖古之未有,但是古時沒有,現在就不能有乎?”
“朕問汝,若是朕依照舊制,立嫡或者立長,汝能否保證大漢諸位皇子,就不會拉幫結派,勾心斗角?”
“朕再問汝,古之舊制,奪嫡之爭,尚可少乎?”
劉禪連續拋出幾個問題,聞得張毣頓時懵了。
張毣是原丞相府長史張裔的長子,后張裔病逝之后,劉禪提拔其為禮部尚書。
可是此時,面對劉禪的兩個問題,他卻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因為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沒有人能夠保證,未立的一方,以及其他的皇子,就不會參與爭奪繼承人的斗爭當中去。
至于參照舊制,奪嫡之爭不要太多。
遠的不說,就是距離現在只有幾十年的曹魏,就經歷了奪嫡之爭,曹操打破了非劉氏不得稱王的組訓,逼使漢獻帝封其為魏王,定都鄴城,加九錫,假節鉞,為下一代篡漢建國,改朝換代鋪平了道路。
后來曹丕與曹植,就上演了一場奪嫡之爭。
所以,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冊立的方法,因為無論是立誰為太子,其他皇子,還有一些世家勛貴,依然有可能掀起爭奪繼承人的爭斗。
被劉禪問懵的不知是張毣,其實就在劉禪的兩個問題拋出之后,大殿上所有大臣,也都在暗自琢磨。
少時——
聽明白了劉禪秘密立儲之法的丞相諸葛亮,率先站出來支持劉禪,他說道:“陛下的秘密立儲之法,老臣以為是最為妥當的立儲之法,如此既不會導致奪嫡之爭,也可使諸位皇子努力學習,從而成為我大漢的棟梁之材。”
“丞相所言極是!”御史大夫徐庶,也是點頭附和道:“秘密立儲,皇儲的人選,只有陛下一人知曉,此法甚妥,甚妥。”
有了諸葛亮、徐庶倆人的支持,其他大臣很快也都接受了這個秘密立儲之法的決定。
這場立儲之爭,最后以劉禪秘密立儲而告終,劉禪也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立儲詔書懸于未央宮前殿的房梁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