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發明創造,老臣那敢與陛下相比,陛下才是這方面的天才。”
聽著諸葛亮的夸贊,劉禪不由得暗自發笑,心道朕那懂什么發明創造,不過就是朕比您多了解近兩千年的歷史而已。
若不是前世因為寫小說,要查詢各種資料,您讓朕制作這些東西,即使打死朕,朕也造不出來。
不過,能被三國神人諸葛先生夸贊,這倒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倆人對武器裝備簡單交流了一會兒,劉禪又好奇的道:“相父,朕有一事想問相父。”
“陛下請講!”諸葛亮道。
“如今天下依然是三足鼎立,”劉禪淡淡的道:“我大漢雖然占據益雍涼三州之地,但是魏吳依然強勢,我大漢接下來應當如何應對?”
這是劉禪最近一直在琢磨的問題,雖然現在大漢已經不在是歷史上的蜀漢,偏居益州一隅,也有了問鼎天下的籌碼。
只是,面對強魏。
大漢接下來到底該走怎樣的道路。
“蓄積實力,以待時機。”諸葛亮說道。
現在他不在傾向與主動向曹魏用兵,更傾向于先讓自己發展壯大,比如提升國力,加強軍事實力,等到時機成熟,再擇機出兵一統天下。
“須待何時?”劉禪問道。
只是劉禪話音剛落,諸葛亮卻反問道:“陛下以為,我大漢可有一戰曹魏之力?”
“未有!”劉禪道。
曹魏雖然經歷了關中之敗,但是其根本并未動搖,即使大漢現在加強了武器裝備,有了三弓床弩加強版,現在也有了新式騎兵裝備。
但是就憑這些,想要東出潼關,與曹魏決戰。
至少劉禪現在還真沒那個底氣。
“陛下英明!”諸葛亮道:“曹魏雖然遭遇了幾場失敗,但是現在的三國當中,論實力,曹魏依然是最強者,大漢想要角逐中原,還需要等待時機。”
“嗯!”劉禪點點頭,然后又問道:“相父,不知接下來我大漢需要如何提升國力。”
既然暫時還不能與曹魏正面硬剛,而且現在漢魏有了上次的和親之后,雙方暫時罷兵歇戰,這倒是給了大漢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
這幾個月,劉禪自然也知道,諸葛亮有意讓他學習治國理政,所以今日機會難得,正好向丞相求教一些治國謀略。
比如接下來大漢該如何發展。
諸葛亮并未立即回答,卻是飲了一口茶水,稍微思索了片刻,便站起身來,走向一旁的一張地圖面前。
劉禪見此,也跟著走了過去。
諸葛亮的羽扇在地圖上輕輕移動,不時回頭看看劉禪,最后當羽扇緩緩向西移動,劉禪不由自主的道:“西域?”
諸葛亮聞言,微微點頭:“陛下英明,此時中原之地我大漢暫不可圖。”
說著,他在益雍涼劃拉一圈,說道:“我大漢現在已經占據益雍涼三州,河套地區也盡收版圖;”說著,他特別指了指涼州與河套地區:“河套、涼州原是曹魏養馬之地,現在成了我大漢戰馬供給地。”
“勿須太長時間,老臣只需五年時間;”諸葛亮肯定道:“五年后,我大漢必將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鐵騎,那時若是中原有變,我大漢即可揮兵東出,一戰可定中原。”
“相父高見!”劉禪也是認可道。
“現在,漢魏暫無戰事;”諸葛亮又道:“我大漢可趁此機會打通西域通道,將我大漢的精鹽、茶葉、絲綢、蜀錦等物,販運至西域諸國,從而提升國家財政收入。”
“嗯!”劉禪肯定的點頭。
不得不說,諸葛亮是有遠見的,打通西域,其實早在西漢時期,朝廷就很重視西域,曾有班超、張騫等人出使西域,為的也是加強與西方的聯系。
即使在幾百年后的大唐,也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