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這個阿斗不用扶第286章:大赦天下
劉禪也是一驚,一向以謹慎著稱的相父,這個時候怎么也出來湊熱鬧?
現在就搞科舉。
真的行嗎?
“陛下!”諸葛亮緩緩說道:“元直所言甚善,現在各郡官員嚴重缺乏,是可以通過科舉選拔一批人才?!?
“相父——”
劉禪剛欲開口,諸葛亮卻又說道:“科舉考試人人平等,只要擁有才學,想要為朝廷效力的人才,都可以通過考試,來獲得為朝廷效力的機會?!?
大漢王朝,雖然現在依然是世家大族占據主導,但是十余年間,經過諸葛亮與徐庶的管制,無論是益州大族、荊州大族、東州大族、亦或者是新晉的關中大族們,想要如同東吳的氏族那樣左右朝政,還是不太現實。
先帝稱帝之初,朝廷主要重用荊州大族、其次是東州大族,最后對于益州本地氏族,則是既用也壓。
關中之戰后,諸葛亮慢慢做出了一些調整。
這主要當然還是因為疆域擴大,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多,所以不在是特別重用某一方,也不會刻意的去打壓某一方。
能者上——
無論是荊州、東州、亦或者是益州還是關中的氏族,只要你有能力,愿意為朝廷效忠,都能夠得到重用。
但是——
大漢的主要權力,卻始終掌控在丞相府、御史大夫府,以及未央宮。
目前這個局面,倒也是三方遏制,即便是長期運行下去,也能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
丞相府主管軍事,御史大夫府主管內政。
但是兩府任何的一項決策,都需要得到皇帝的認可,方可執行實施。
而且,隨著劉禪不斷的在各處戰場建立威望,諸葛亮與徐庶其實早就開始將權利諸移交皇帝。
若是所有的大臣,都如徐庶、諸葛亮這般忠心。
他們大可以不必這么做。
但是他們不敢確定,若是將來他們百年之后,后世的繼任者們,能否也像他們這般忠善。
所以,軍事、內政、皇權,他們想要達到一個平衡,可以互相制衡,又互相促進,如此通過他們的努力建立的新大漢,或許將來才能長治久安。
相比較起來,劉禪自然更信任諸葛亮。
畢竟歷史上的諸葛亮,可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至于御史大夫徐庶,雖然史書上的名聲也非常不錯,但是畢竟他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并不多,因為后期入了曹營,他就更多的是選擇躺平,按部就班。
現在可不同,他重回漢營,而且又被予以高官后祿。
權力這個東西很奇妙。
比如曹魏的先祖曹操,一開始不也是想要名垂青史,成為一個對朝廷有作為的人嗎?
可是后來呢?
隨著權力越來越大,他可就舍不得放下手里的權力。
當然,徐庶不是曹操。
還有就是朝廷還有諸葛亮這樣一個人在這里。
截止目前來說,徐庶并未讓劉禪失望,他也是一位非常忠心的大臣,并未因為權力越來越大,就改變初心。
大漢朝廷,主要權力在劉禪、諸葛亮、徐庶的手里。
所以當諸葛亮、徐庶倆人同時認可科舉考試,其余的大臣們這個時候,也只能跟著附和。
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徐庶諸葛亮認可,皇帝多半都會同意。
“臣等附議!”
看著一眾大臣,都支持科舉考試,劉禪其實挺滿意的。
因為一旦科舉制度得以建立,制衡漢晉的世家,很快就會被士子們逐漸取代。
“好!”劉禪朗聲說道:“既然諸位愛卿皆認為我大漢應該科舉取士,朕也不能寒了諸位愛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