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諾。
“曾書!”劉禪又看向曾書說道:“譙愛卿告汝誣陷朝廷命官,在事情未查明之前,汝就先到監(jiān)獄里待著,等到事情查明之后,朕再做定奪,汝可信服?”
“陛下英明!”曾書大喜,當即向劉禪行了一個大禮。
原本今日是殿試答辯,不想最后發(fā)展成了這樣,對于劉禪來說,現(xiàn)在收拾這些世家大族,還有些過早。
但是,既然這個曾書捅開了這層窗戶紙,他也沒必要找張紙給它糊上,倒不如趁機給氏族們瞧瞧警鐘。
查——
本來要欽點狀元、榜眼、探花的,現(xiàn)在因為曾書實名舉報了蜀中譙氏,這場殿試只能往后推遲。
散朝之后,徐庶當即就調(diào)派人員前往蜀中調(diào)查,而長安的譙府卻被禁衛(wèi)軍團團包圍,這是劉禪的意思。
既然曾書舉報朝廷命官被下了大獄,作為當事人之一的譙周,雖然不用去監(jiān)獄,但是為了公平起見,譙府上下,直到御史府調(diào)查結束之前,不得再與外界有任何聯(lián)系。
“怎么辦?”
“怎么辦?”
譙周長子譙熙愁眉不展,焦急的問譙周:“父親,現(xiàn)在該怎么辦?若是任由朝廷調(diào)查,我譙家就完了。”
“怕什么?”譙周卻不以為然,他道:“雖然我譙氏有隱瞞戶數(shù),但是這大漢朝廷上,比我譙氏更大的氏族,隱瞞的戶數(shù),難道只有我譙氏一家?”
“這——”
譙熙頓時一愣,道:“父親,您是說,陛下不敢大肆針對氏族?”
譙周卻又搖了搖頭,道:“氏族危害,由來已久,陛下此番推行科考,自然是為了稀釋氏族在朝堂的地位,作為天子,陛下此舉并沒有什么問題。”
“啊???”譙熙問道:“父親的意思,陛下推行科舉,就是針對氏族?”
“要不然呢?”譙周道:“若不是針對氏族,陛下為何要推行科考,而且還明文規(guī)定,只要愿意為朝廷效力,任何都可以參加科考...”說著他頓了頓,又問道:“汝難道不知道,張紹這幾年在蜀中做了些什么?”
“官辦書院!”譙熙說道。
“嗯!”譙周道:“官辦書院,只要是大漢的子民,皆可報名入學,前三年平民百姓子弟,無需學費,即可進入官辦書院學習,這是為何?”
譙熙頓時愣住,驚恐道:“用不了多久,大漢讀書人,將不在是氏族,即使平民百姓,也能通過進入官辦書院讀書,然后在參加科舉考試?!?
譙周沒在說話,在蜀中時他是勸學從事,就是要勸老百姓多讀書,只是普通百姓,他們整日忙著生計,那有閑工夫讀什么書,讀再多的書,又有什么用。
以前朝廷官員任免,皆是由各地氏族舉薦,百姓即使讀了書,他們也很難進入朝廷,他們進不了朝廷,自然威脅不到世家的利益,所以他那會兒當勸學從事,也就是掛了個名頭而已。
現(xiàn)在不同了,朝廷不在勸學,直接開辦書院,然后告訴老百姓,前三年可以免費讀書,等到學有所成時,就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從而獲得為朝廷效力的機會。
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這官辦書院繼續(xù)開下去,用不了十年,朝廷就會涌現(xiàn)一批底層百姓進入朝堂。
“那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譙熙問道。
“什么也不用做!”譙周說道:“等到徐元直調(diào)查清楚之后,為父親自到大殿上去領罪即可?!?
“???”
這可是驚呆了譙熙。
若是讓徐庶查清楚,那譙氏就犯了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可是要滿門滅族的。
譙熙自然是擔心的。
可是,譙周卻笑著說道:“汝無需緊張,大漢王朝現(xiàn)在是氏族為本,為父敢言,即使徐元直查出我譙氏隱瞞戶數(shù),陛下也不能拿我譙氏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