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貴國出兵相助,到時候平分東吳天下。
而且還給了具體出兵的方案,就是漢軍至南向北,從交州桂林二郡出兵,曹魏越過長江,向武昌進攻。
當然,劉禪知道,這曹叡肯定會選擇坐上觀虎斗,等到漢吳打得火熱,或者說等到兩敗俱傷之時,魏軍再來坐收漁翁之力。
曹魏保持中立。
嗯,若曹魏真能做到保持中立,劉禪還真想出兵伐吳,就眼下漢吳兩國的實力對比,只要曹魏不掣肘,漢軍滅掉東吳,還真的有可能的。
畢竟東吳最強的是水軍,但是大漢現在與東吳的國境,可并不只是有長江,要是大漢從交桂出兵,東吳想要阻擋,還是有些難度,或許用不了多久,漢軍就能兵臨武昌城下。
東吳水軍?
漢軍都不經過水路,東吳水軍再強,又能怎樣?
但是——
漢吳一旦開戰,曹叡絕對不會選擇作壁上觀,只要漢軍不斷向東吳調兵,曹叡既有可能趁機出兵并州、關中,當然也有可能出兵伐吳。
不過劉禪以為,若真到了那個時候,曹叡應該會選擇伐漢。
為什么呢?
因為想要遏制大漢發展,天下就得繼續保持三國鼎立,若是東吳被大漢攻滅,下一個要被攻滅的,自然是曹魏。
曹叡自然不傻。
可是,劉禪現在壓根兒也沒想過要發動戰爭,無論是對東吳,還是對曹魏,現在大漢需要時間休養生息,還需要發展。
遣使入魏,只是想告訴曹叡,我們準備伐吳,你有沒有興趣分一杯羹,若是有興趣,那就出兵吧。
當然,如果你們沒有興趣,那就看著我大漢吞并江南,等到滅了東吳,我大漢的實力,你曹魏就更加難以撼動。
對曹魏,劉禪只需他們保持中立就行。
但是對于孫權,劉禪卻選擇用嚇唬。
套路是一樣的,我們兩國一起去滅魏,而且東吳必須跟著我大漢去滅魏,要不然我馬上聯合曹魏滅你。
劉禪預測孫權不敢得罪大漢,當然他也不敢得罪曹魏。
只是如果讓其二選一時,他只能選擇大漢。
李頡笑道:“孫權說了,他們愿意與我大漢一起,聯合攻閥曹魏,事后平分曹魏天下。”
“哈哈哈!”劉禪朗聲笑起來。
“陛下!”曾書卻問道:“可速遣人入吳,令東吳率先出兵牽制魏軍,我軍則從潼關東出,因為我軍要攻打的是曹魏都城洛陽,所以希望東吳先牽制住魏軍,如此我軍即可迅速進攻洛陽。”
“嗯!”劉禪滿意的點頭道:“此計甚善,料那孫權也不會生疑...”說著劉禪頓了頓,然后說道:“此番非得讓魏吳兩國大戰一場不可。”
數日之后。
大漢就派出了使臣進入武昌皇宮。
用的套路依然是恐嚇,漢使說,為了確保東吳是真心依附大漢,同時漢軍要攻打的是曹魏都城洛陽。
所以,此番攻閥,需得東吳先行出兵,讓曹魏以為只有東吳攻打曹魏,等到曹魏開始調兵遣將時,大漢將會兵出潼關,攻打曹魏都城洛陽。
若是東吳不允,漢軍將立即伐吳。
孫權雖然有些猶豫,但是經過漢使的一番分析,還有恐嚇。
孫權同意了。
因為他認可漢使的分析,也害怕漢軍伐吳。
還有就是即便東吳牽制住一部分曹魏兵力,或許會有一定的壓力。
但是當漢軍出兵潼關后,曹魏為了救援都城,肯定會大面積撤兵回援洛陽,那時候東吳壓力立即就會緩解。
大漢興漢元年(公元240年)十一月十六日。
洛陽皇宮。
曹叡看了一眼奏報,冷笑道:“孫權這老小子膽子不小啊,朕還未起兵伐他,他倒是先來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