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這個阿斗不用扶第352章:先易后難
當馬岱、趙統率五萬漢軍步騎出征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長安城未央宮內的大漢天子劉禪,今日也是起了個大早。
“陛下!”
皇后張鴦緩緩起身,問道:“陛下今日為何起這么早?”
劉禪回身一笑,道:“鴦兒莫不是忘了?”說著他看了一眼窗外,然后才有些興奮的說道:“今日是我大漢王師出征的日子。”
張鴦愣了一下,才恍然大悟。
“陛下贖罪!”張鴦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 搖晃著腦袋,歉意說道:“鴦兒還真是忘了這事兒了。”
劉禪聞言微微搖頭,心說皇后您的心可真大。
不過,這也怨不得人家張鴦,畢竟她剛睡醒;而且現在大漢強盛,這些年也打了不少的仗, 還沒有讓她們這些后宮的女人擔心過,反正最后贏家都是大漢。
這一次, 雖然劉禪決定伐吳。
但是,這很重要嗎?
世人皆知,東吳善水戰,陸戰就是渣渣。
更何況此番大漢出動二十六萬水陸大軍,兵分四路伐吳,東吳焉能抵擋?
“鴦兒再睡會兒!”劉禪輕言道:“朕出去活動活動。”
今日雖然是大軍出征,但是劉禪遠在長安,他即使想做點什么,他也無能為力。
因為這次領兵伐吳的主帥不是他,是大漢丞相諸葛亮;本來劉禪打算御駕親征的,但是諸葛亮不同意,他非要親自領兵伐吳,讓劉禪坐鎮長安。
唉——
不服老啊!
諸葛亮今年七十一,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老了,半年前因為長安街頭的謠言,劉禪覺得這是個機會, 于是便去與諸葛亮商議。
最后倆人商議決定,整軍伐吳。
至于那謠言,劉禪與諸葛亮都認為,肯定是曹魏干的,因為東吳雖然忌憚大漢,但是他們更愿意與大漢和睦相處。
但是劉禪與諸葛亮,卻將這事兒直接按在了東吳的頭上,原因很簡單,東吳使臣朱應剛離開長安,長安就開始流傳這些謠言,說是東吳干的倒也說得過去。
早在劉禪西征之前,大漢就已經決定了要統一天下,那時候劉禪說的是五年后伐魏滅吳,只是因為劉禪在西域耽擱了幾年。
如今西域已經平定,大漢經過諸葛亮這九年的努力經營,實力早就達到了劉禪想要統一天下的標準。
伐魏?
還是滅吳?
在這個問題上,劉禪與諸葛亮的想法相同,那就是先易后難。
相比較起來,現在三國當中,最弱的是吳國,即使孫權這些年也在厲兵秣馬,但是礙于東吳的內部格局, 東吳依然受制于世家大族, 其整體實力,其實并沒有提升多少。
相比較起來,曹魏雖然此前連吃敗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魏現在有兵馬三十幾萬,更重要的是,大漢伐魏,東吳一定會趁機扯大漢的后腿。
因為唇亡齒寒,還有就是這種掣肘的事情,孫權最喜歡干。
但是曹魏不同,現在曹魏的兵權在大將軍曹爽的手里,相比起他爹曹真,曹爽可就差得遠了。
而且司馬懿現在被排擠,就曹爽的性格,他怕是不會率軍牽制大漢,以此來幫助東吳。
當然,就算曹魏出兵牽制,大漢現在也并不懼怕。
畢竟現在大漢擁有兵馬近六十萬,即使吳魏聯軍,大漢也能從容應對,只是最后可能會損失更大一些。
滅吳——
先滅掉吳國,然后再三面包圍曹魏,或可以最小的代價一統天下,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劉禪前世了解的歷史進程,孫十萬會死于今年。
現在伐吳,仗打到一半,孫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