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然后看向顧譚理直氣壯的說道:“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建興十六年,孫權又起兵欲攻我大漢益州...無論是建安二十四年,亦或者是建興十六年,東吳不都是我大漢的盟友乎?”
“哼哼!”曾書冷哼一聲,道:“既然東吳從不在意漢吳聯盟,我大漢又為何要在意呢?”說著,他頓了頓然后又說道:“況且此番我大漢王師伐吳,也并非是興無名之師,去年東吳使臣離開長安的第二日,長安就開始流傳致使我大漢君臣不睦之謠言...”
“莫非是我大漢閑來無事,自己派人去散播謠言乎?”曾書嚴肅的盯著顧譚,質問道:“莫非是魏國派人散播的謠言乎?”
顧譚頓時愣住,因為曾書所言,并無虛言,比如建安二十四年呂蒙白衣渡江,最后還殺了關羽。
建興十六年,東吳聯合曹魏伐漢,只是那一仗東吳不但未能攻占大漢一城一地,反倒是連丟秭歸、以及交桂以南的大片疆域。
這兩次,都是東吳破壞聯盟。
還有就是去年長安的謠言,東吳的人雖然確信,他們真的沒有派人去長安散播這些謠言,但是如今站在曹魏的皇宮大殿之上,他能說就是曹魏派人干的嗎?
他這次來洛陽是干什么的?
聯魏抗漢——
若是因為一句話得罪了曹魏,那東吳可就真的是要涼涼了。
“像這種背刺盟友的人...”曾書提高了音量,怒問道:“難道不應該人人得而誅之乎?”
整個大殿很安靜,顧譚不知該用什么話來反駁,因為東吳為了自保,背刺盟友的事情,確實沒有少干。
而且是無論是對于大漢,還是對于曹魏。
東吳都做過背刺的事情。
曹魏的文武大臣,雖然沒有搭話,但是心里卻都是贊同曾書的言論,這東吳就是一個喜歡背信棄義的國家。
顧譚沒有想到大漢今日會派使臣來洛陽,被曾書這一番言論激得不知該說些什么,只能怒氣沖沖的暴怒道:“你,你你你...”
“你什么你?難道我說得不對乎?”曾書呵斥一聲后,卻轉身看向曹芳,行禮說道:“陛下,曾書此來,是奉我大漢天子之命,希望貴國立即出兵,與我大漢王師一道會獵東吳?!?
“狂妄!狂妄!”顧譚也是怒道,然后向曹芳急忙說道:“陛下,切莫聽信此人狂言,一旦我東吳被攻滅,大魏必然休矣,唇亡齒寒,唇亡齒寒呀,陛下!”
顧譚這個時候,那是后背發涼。
若是曹魏聯合大漢,那東吳還混個屁。
“無稽之談!”曾書笑著說道:“魏國與我大漢本是盟友,而且魏國可不是背信棄義的國家,我大漢只伐無義之國,絕不攻伐友好盟邦。”
呵呵——
曾書這話,曹魏君臣,自然是不信的。
畢竟大漢從立國那天開始,就喊出了興復漢室,一統中原的口號,怎么可能未來不攻打大魏。
曾書這番話,只不過是在給大魏戴高帽子而已,想讓大魏倒向大漢,而非與東吳一道抗漢。
只是,曹魏君臣此刻卻陷入兩難。
聯吳抗漢,即便是現在起兵攻打大漢,大魏真的有取勝的把握嗎?聯吳抗漢的事情,這些年又不是沒有發生過,那一次攻打大漢大魏又占到了便宜?
而且,就地理位置上來說,也是大漢占據優勢,武關、潼關、太行山、燕山等等,這些都是天然的屏障,魏軍攻打大漢?
呵呵呵——
“陛下!”顧譚繼續說道:“那劉阿斗意欲吞并天下,現在只有我們魏吳兩國,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方可立足,請陛下同意聯吳抗漢?!?
“大膽顧譚!”沒等曹芳開口,曾書卻厲聲呵斥道:“汝怎可對我大漢天子無禮乎?”
說著,曾書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