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這個阿斗不用扶第386章:武昌危機
南境三路漢軍同時發起總攻,但是吳軍卻也是展開了殊死的抵抗,相比較起來,倒是順江而下的大漢水軍,現在進軍卻是十分的迅速。
因為全琮的四萬東吳水軍主力已經被擊敗,剩余的三萬水軍他們既要防御曹魏,又要騰出手來抵御漢軍。
只是,即使他們全部沖過來阻擋大漢水軍,他們也是根本擋不住的,畢竟漢軍不但占據人數的優勢,而且手上還有兩千余支火箭炮。
歷時半個多月,五萬大漢水軍的先頭部隊,就已經抵達武昌城北渡口,這可讓整個武昌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本來孫權已經決定將國都從武昌遷回舊都建業,但是卻遭到了群臣的發對。
群臣反對的理由很簡單。
漢軍此番來勢洶洶,就是要滅亡東吳,即使天子將國都遷至建業,漢軍依然會率軍去攻打建業,而且遷都還容易影響軍民士氣,現在雖然漢軍勢如破竹,但是南境的三路吳軍,卻依然在殊死抵抗,沒有讓南境的三路漢軍快速突破。
若是他們得知天子已經遷都,他們的戰斗力,還會這么強嗎?
漢軍若是擊退了三路阻擊的吳軍,那即便是將國都遷移到建業,最終也會面臨漢軍大軍壓境。
沒辦法,最終孫權也未能達成跑路的心愿,只得緊急征調周邊各郡的郡兵,全部集中到武昌護衛國都。
本來想將南境三路吳軍都抽調回來,但是孫權很快放棄了這個決定,因為南境的漢軍可是有近二十萬人,若是將三路吳軍抽調回來,那武昌的壓力就會更大。
擋住南境的漢軍,武昌城只需面臨五萬漢軍的攻擊,目前武昌城還有四萬人,加上從周邊各郡抽調的郡兵,防守武昌的總兵力也已經達到六萬多人。
夠了——
有六萬多兵馬據守武昌,只有五萬多人的大漢水軍,想要快速攻破武昌城,還是沒有那么容易的。
...
大漢興漢十三年(公元252年)九月三日。
武昌城北。
五萬多大漢水軍棄船登岸,整齊列陣于武昌城下,為首則是劉譚與鄧艾帶來的近三萬騎兵,后陣則是李豐麾下剩余的兩萬余大漢水軍。
此時漢軍將士個個士氣高漲,因為他們歷經幾個月的苦戰,他們終于殺到了吳國的國都武昌城下。
“士載將軍!”劉譚看向武昌城,笑呵呵的問道:“此城當以何謀攻?。俊?
大軍已經達到武昌,必然要將其攻破。
“回殿下!”鄧艾應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哦???”劉譚故作疑惑,問:“如何攻心?”
鄧艾若有所思后,說道:“我軍兵臨武昌,吳國已經危在旦夕,況且我軍現在以騎兵為主,孫權必然不敢開城應戰...若是強攻城池,騎兵攻城卻是很難?!?
說著,他頓了頓,然后道:“雖然孫權會選擇固城堅守,但是我大軍兵臨城下,武昌的軍民必然恐慌,我軍或可逼降孫權。”
“呵!好主意!”劉譚贊許道。
用騎兵攻打城池,這本身就是下下策,而且現在攻打的是東吳國都,孫權就待在城里,若是強攻,孫權必將死守。
而且,劉譚已經知道,這武昌城現在有六萬多吳軍。
雖然吳軍不善陸戰,但是守城他們卻還是很厲害的,要不然先帝伐吳、還有曹魏也數次南下伐吳,但是都是功敗垂成,無果而返。
之前劉禪曾與他說過,東吳善守不善攻。
因為東吳是依靠世家支持,東吳的兵馬,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大族的力量,讓他們去攻占別國領土,他們不會那么拼命,但是誰要攻占東吳的城池,他們卻會拼死抵抗。
因為,攻占別國領土,占領的城池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