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這個阿斗不用扶第431章:斗獸場
進入泰西封王宮,最興奮的人,當屬皇后張鴦。
因為她是第一次來泰西封。
雖然泰西封王宮,并沒有未央宮的規模那么大,但是正如王元姬所說,這座王宮更像是一座城堡,建筑材料主要是由漢白玉石組成。
至于王宮內部, 那是金碧輝煌,極盡奢華,隨處可見各種由黃金鑄造的裝飾。
太奢侈了。
這簡直就是一座黃金城堡。
這是泰西封王宮,給張鴦的第一印象。
劉禪與王元姬,倒是輕車熟路,就跟回家一般。
...
大明王國,與大唐王國其實差不多,只是相比較起來, 大明王國臣民對于漢文化, 接受得更深一些。
因為劉禪西征時,最先攻滅的就是薩珊王朝,隨后便在泰西封、亞述、米底三城廢除了奴隸制度,然后推行漢文化,對于上層貴族來說,漢人是討厭的。
因為漢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有利于底層百姓,卻傷害著上層貴族的利益,但是迫于漢軍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一些強硬手段,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沒辦法,漢朝皇帝手太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是當初漢人的政策。
解放底層百姓,漢人獲得了民心。
如今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大明王國境內,特別是泰西封、亞述、米底三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人們說著流利的漢語,百姓們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房屋,他們的生活變得富足起來。
這樣的大明王國,即使國王是一個漢人。
老百姓也愿意發自內心去擁戴。
他們反而害怕漢人什么時候離開這里,讓他們再次回到以前那種黑暗的日子。
在泰西封待了半個多月。
劉禪喬裝為普通人,在街頭巷尾瞎轉悠,他想看看普通百姓是否認可漢人在這里建立的王國。
現在,他安心了。
還有據大明丞相徐庶講述,大明王國這些年發展不錯,漢語的推行已經達到七成,即使是一座小鎮,也會有一間官辦漢語書院。
隨著說漢語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原本有些抵觸的當地人,最后也都走進了漢語書院。
這幾年,徐庶給劉焱的建議是。
推行漢文化很重要,這關系到大明王國的長治久安,但是也不能太過猛烈,需要循序漸進,而且必須嚴格按照此前天子劉禪制定的政策。
絕不抹滅當地文化。
融合,尊重。
讓漢文化慢慢融入社會, 但是必須尊重當地文化。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抵觸的百姓, 慢慢也開始接受了這個新的王國,當然,最主要的是,大明王國君臣,是真心實意的在為百姓做事,希望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生活過得比以前更好,這樣的王國,為什么不擁戴呢?
相比起來,大唐王國推行漢文化時,手段略顯強硬,所以才導致去年發生了一場叛亂。
......
公元255年,9月20日。
羅馬城。
傍晚時分。
街頭的人們越來越多,或是乘坐馬車,或是徒步,他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而去。
羅馬斗獸場。
位于羅馬城市中心。
三區觀眾席,位于斗獸場觀眾席的中部,這里其實是最佳的觀賞位置,比起一層前排貴賓區,以及頂層的普通區觀賞效果都要好很多。
在人群當中,一位羅馬人身邊站著幾位黃皮膚、黑發、黑眼睛的東方中年男人。
“文先生!”那羅馬人攤攤手,笑呵呵的說道:“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