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看著遠處的阿爾卑斯山巒,默默的嘀咕著。
就在這時,大明國王劉焱,策馬來到跟前,道:“父皇,大皇兄遣人送來書信。”
“哦!”劉禪收回心神,問道:“他說什么?”
“回父皇!”劉焱拆開書信,說道:“大皇兄按照父皇的旨意,于三月初一,率領大軍向羅馬城進發,將于四月二十一日前后抵達羅馬城下。”
“好!”劉禪聞言大喜。
幾個月前,劉譚遣人來到軍中見他,他終于等到了劉譚到來的消息,這一年多時間里,他雖然在西征戰場上連戰連捷,但是他卻非常擔心長子劉譚。
因為在此之前,人類還未有過如此遠距離,經由海上行軍的先例。
其他國家的歷史,他知道的不夠全面,但是在他知道的中國歷史當中,如此大規模遠距離從海上行軍的例子,還得等到大明王朝,也就是千年之后——鄭和下西洋。
如今他將這事兒給提前了,當初在統一三國之后,他就在謀劃這件事情,三國完成了一統,西域的薩珊人、貴霜人,也都已經被征服,唯獨還剩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羅馬人。
征服羅馬,這是他這一生,最后希望完成的事情。
當然,劉禪可以選擇率領大軍,從中原一路向西,經由大唐、大明然后進入羅馬。
但是——
如此長距離新軍,危險依然存在,比如從涼州到西域都護府,就有一段非常危險的路段——沙漠。
而且,陸地上長距離行軍,人吃馬喂,消耗也非常大,同時還不能做到突然襲擊。
羅馬帝國是一個強大的帝國,想要徹底將其滅亡,就得打它一個出其不意。
由海路進軍,就能做到出其不意。
因為據歷史記載,羅馬帝國雖然非常強大,但是其海軍方面卻是十分落后,應該說他們就沒有怎么琢磨過海軍。
于是,劉禪將自己前世了解過的一些知識,與丞相諸葛亮進行了商議之后,對大漢的戰船進行了改進,便于日后可以出海。
雖然船只進行過改進,但是依然無法與后世的船只比較,這種戰船如果開進外海,怕是有去無回。
也是這個原因,此前傳令讓劉譚領兵西征時,就特別交代他們絕對不能往外海走,必須緊靠著大陸行軍,即使是延緩一些行軍速度,也必須如此。
靠著陸地行軍,其一是可以避免危險,其二就是還可以在沿途進行補給,比如最重要的淡水補給。
“好!”劉禪聽完劉譚的書信之后,朗聲道:“立即傳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與秦王會獵于羅馬城下。”
“父皇!”劉焱聞言道:“此地距離羅馬城,快馬加鞭也需要十余日,怕是等我們到了羅馬,大皇兄都已經占領了羅馬城。”
劉焱似乎覺得有些遺憾,這一次他隨父皇西征,歷時近一年的時間,他們征服了大片羅馬土地,他這個皇子,終于也可以理直氣壯的對人說——本王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的戰將,而非是依靠父兄打下的江山坐享其成。
雖然西征這一路上,他建立了不少功勛。
但是——
他更希望攻打的城池,卻是羅馬城。
因為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國都。
若是能參與攻破羅馬帝國國都的戰役,這一輩子,也就沒算白活。
“哈哈哈!”劉禪聞言笑道:“汝不用沮喪,汝大皇兄雖然先一步抵達羅馬城,但是想要攻下羅馬城,還是需要些時間。”
劉焱聞言一愣,心說父皇您就別安慰我了。
大皇兄手握近兩百門漢王炮,一座小小的羅馬城,還不是手到擒來,即使沒有漢王炮,用霹靂炮和火箭炮攻打羅馬城,也用不了幾天時間。
“快去傳令吧!”劉禪白了一眼兒子,催促道:“汝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