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這個時代,劉禪最敬重的人,除了大漢丞相諸葛亮之外,就屬大明丞相徐庶了。
至從他二次歸漢之后,先是協助諸葛亮,后又隨劉禪西征薩珊、貴霜,然后留在泰西封輔佐劉焱。
那時候的劉焱,可只有十幾歲。
十幾歲的孩子,如何能夠在異域治理這么大一個王國,這些年大明能夠這么快走上正規,徐庶功不可沒。
大禮之后,劉禪笑著說道:“丞相,朕決定過幾日就回返長安...”說著,看向徐庶,道:“丞相就隨朕一起回京吧。”
一旁的劉焱,卻有些不舍,道:“父皇,兒臣離不開丞相。”
劉焱現在雖然已經二十五歲,但是這些年來,他已經習慣身邊有徐庶這么一位忠厚的長者,有他在身邊,他這個國王當得也輕松許多。
此時劉禪要將徐庶帶走,他自然是不愿意的。
只是,劉禪瞪了他一眼,道:“汝現在已經二十五歲,應該自己治理自己的王國了,丞相年事已高,理當回返中原頤養天年。”
“陛下!”徐庶剛欲開口,劉禪道:“丞相,您不用擔心這小子,朕已經決定了,數日后,丞相隨朕一起,回返長安。”
“諾!”徐庶只得應諾。
說徐庶不想回中原,那是假的,他這些年雖然身在大明,但是心一直都在中原的大漢。
只是天子讓他留守大明,他就必須得留守大明。
況且大明現在也是大漢的邦國,嚴格來說,其實無論是大明還是大唐,亦或者新建立的大秦,都是大漢的附屬王國。
他也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可以讓大明繁榮昌盛。
劉焱雖然有些不舍得,但是父皇的話,他也不得不聽,而且他也懂得一個道理——落葉歸根。
畢竟徐庶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他比諸葛亮還要大幾歲。
公元260年11月8日。
結束西征的大漢皇帝劉禪,攜同皇后張鴦、皇貴妃王元姬、大明丞相徐庶、雲陽候曹芳等人離開了泰西封,踏上了回返中原的旅途。
在他們之前,劉禪已經派出一隊人馬,提前出發,讓他們先已一步趕往富樓沙,去接德妃曹綾,然后一起返回長安。
此次回返長安的隨行人員當中,除了隨劉禪西巡的主要官員,還有一位特殊的人,那就是南鄭候孫權。
只是孫權于一年前就已經薨逝,當時按照大明的風俗,孫權采取了火葬,對于中原漢人來說,火葬這個時代,還并不普及。
不過這個火葬,卻是孫權自己臨死前決定的。
他說,這叫入鄉隨俗。
此番回京,劉禪特別讓孫權的骨灰,也一并隨行。
大漢興漢二十二年(公元261年)七月二十六日。
長安,城西三十里。
八十歲高齡的大漢丞相諸葛亮,二十九歲的太子劉諶,以及大漢王朝皇室,文武百官,長安城周邊數萬百姓,早早就等候于官道兩側。
當遠處旌旗出現,皇帝儀仗隊,整齊有序的迎了上去,這是皇帝應有的尊嚴,皇帝回京,牌面是必須要有的。
劉禪自然是已經習慣,等到鑾駕來到近前,他便攜手皇后張鴦登上鑾駕,然后浩浩蕩蕩的朝迎駕的臣民駛去。
“大漢萬年!”
“陛下萬歲!”
“大漢萬年!”
“陛下萬歲!”
劉禪的鑾駕一路行駛,官道兩側百姓皆是齊聲高喝,在這些長安百姓的眼里,這位大漢皇帝陛下,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君主。
十七歲在成都登基,隨后兵出子午谷,奇襲關中,接著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涼州、并州,后又打通西域通道,征服西域的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