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開始:我的蛙崽給力
蘇驍的名聲在這幾個月里,快速增長,之前哪怕是擊退了遼國打草谷的亂兵,都沒有這次轟動。
東京汴梁那些說書的,已經從東京汴梁里出來,走向四面八方,把蘇驍的名聲不停的傳播,雖然沒有蔡京他們在后面做推手,但是擊敗遼國使團,讓百姓自發的為蘇驍揚名。
蘇驍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帶來的好處也是不少,至少有不少人都來投奔蘇驍,雖然蘇驍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但是手底下還是有點水平的。
只要愿意加入蘇驍軍,愿意遵守軍紀的,蘇驍都安排了都頭之位,讓他們帶兵,看看有多少能耐,有本事就自己爬上來,沒有本事,就老老實實的當都頭。
這些投靠蘇驍的人,雖然有一部分是江湖人士,生性桀驁不馴,受不了軍隊里的規矩,選擇了離開,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懷才不遇,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在蘇驍這里,不需要送禮,不需要討好上司,全憑自己的本事,讓這些懷才不遇的好漢重新燃起雄心,光宗耀祖就在今朝。
有了這么多人投奔,蘇驍當然也高興,雖然有杜壆、卞祥這些高手,但是軍隊的中層一直都很空缺,有這些實力不算拔尖,但也超過常人的好漢填充中層空缺,自己的軍隊戰斗力會更上一層樓。
同時蘇驍的名字也開始被有心人記住,比如王慶、田虎,他們干的可是造反之事,朝廷出現一個強大勢力,對他們的震懾很大,他們都開始留心蘇驍。
當然也有不是這么囂張的人物,比如說鄆城的宋黑子,他知道蘇驍的名聲之后,心中同樣火熱。
但是他可沒有北上投靠蘇驍去,而是一直后悔,當初蘇驍從鄆城經過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好好結交一番呢,如果能夠和蘇驍結為朋友,那可是要比結交一群江湖混混有用的多。
無盡的懊惱在宋黑子的心里不停反轉,讓他好幾天都沒有過了這個勁,還好江湖上來往的過客,對他的各種崇拜,把這股勁給抵消,要不然宋黑子恐怕能夠憋出病來。
至于沒有投靠蘇驍的江湖好漢,雖然對朝廷是各種看不上眼,一口一個皇帝老兒,但是說起蘇驍,一個個都豎起大拇指,尤其是聽說書先生加工過的比斗場面,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東京汴梁的時候,沒有辦法說第二場的軍陣比拼,但是在江湖上,那些好漢聽得是熱血沸騰,恨不得就在現場,恨不得就在擂臺上,自己去親手擊殺遼國的精銳。
結果就是連帶蘇驍麾下的士兵,都成了人們敬佩的對象,一些人都已經決定去蘇驍治下參軍了。
“蘇大人,柴進代表滄州百姓,特地來感謝蘇大人,蘇大人在東京汴梁讓遼國人鎩羽而歸,滄州百姓知道之后,都是歡呼雀躍,如果不是路途遙遠,恐怕都會來清河感激大人,這些年,滄州百姓可是吃了不少苦頭,都是遼國那些鳥人害的。”
柴進也是拉著大量的海鮮來到清河,上門給蘇驍慶賀。
“柴大官人過獎了,這是本帥職責所在,大宋之土,豈容遼狗猖狂。”
蘇驍說道,對于遼人,蘇驍一樣是厭惡,他們不修德行,只知道野蠻行事,燒殺劫掠是家常便飯,這種野蠻人留在世上就是禍害。
“蘇大人說得好,我大宋地盤上,怎能讓遼狗猖狂,若非趙家的人禁止我柴家為官,柴進也恨不得投身大帥麾下,和大帥一起,上陣殺遼狗。”
柴進說道,柴家乃是后周皇室血脈,趙家上位不正,所以很擔心柴家再次冒出來,但又因為柴家是主動退位,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趙家不得不把柴家當成吉祥物供奉起來,賞賜了丹書鐵劵。
并且暗地里告誡,只要柴家不搞事情,不做官不組建勢力,那么柴家就能夠永享富貴,趙家是不會對付柴家的。
但如果柴家破壞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