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開始:我的蛙崽給力
宋江的接連碰壁,成為了蘇驍的笑談,宋江這人放到未來的話,應該能夠混的不錯,但是生在這官本位的時代,你結交再多的江湖之輩也是沒用。
如果是未來,宋江將會是舉目皆朋友,不管是從政還是經商,都會是一帆風順,真是可惜了的人才。
宋江的事情看看笑話一下后,蘇驍就不再管了,北邊的戰事也是偶爾看看,反正結果都一樣,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水軍的訓練。
之前蘇驍讓李助去東南沿海的募兵,發展的很順利,有不少東南沿海的漁民,都來到了滄州,算一下應該有一兩百戶,這些人還只是先頭來探路的,一旦證實那些說書人說的是真的,會有更多的人來。
這些年江南被花石綱和各種苛捐雜稅弄得是民不聊生,有土地的都被大戶人家給兼并了,而這些漁民更是慘不忍睹,每一條魚都要交稅,弄到最后反倒是賠錢。
現在有了這么一個大好機會,已經過不下去的漁民根本就不考慮真假,直接攜家帶口的來到滄州,剩下的都還在觀望,只要是真的,他們馬上動身。
甚至還有一些農民也隨著而來,蘇驍都沒有拒絕,南方就算是農民,也是有三分水性,周圍就是江河,誰家小時候沒有在河里玩過水呢。
這些人落戶之后,就試著參軍,發現和說書先生說的一樣后,這些人眼淚都出來了,總算是見到現銀了,趕快拿著錢去買了糧食,看到糧食后,眼淚再次流出來,他們在江南的時候,幾乎是天天吃魚蝦,吃的快要吐了,誰讓沒有現銀,買不到糧食呢,偶爾的以物換物,才能夠得到點干糧。
確認了真實情況后,這些人都想辦法通知了自己的親戚老鄉,讓更多的人來滄州,這里才是他們活下去的地方。
發現治下百姓流失之后,江南的官員本來不在意,但是走的多了,他們就有點著急了,人走的多了,哪還有稅收,就想要攔截,結果漁民直接走海路,沿著海岸線北上。
李助估計,應該在年底前,水軍能夠多出兩三千的新兵,畢竟不可能和春運一樣大規模的遷徙,能夠來兩三千戶人家,就已經算是不小規模了,后續還會有零零散散的人來,但是不會再有成規模的。
有了這些生力軍,蘇驍也滿足了,至少水軍的底子是已經成型了,后續哪怕培養北地水軍,也是有足夠的時間,人這種動物的適應性是很強的,哪怕是一個旱鴨子,日日夜夜吃住在船上,就不信適應不了,一個月不行,就兩個月,兩個月不行就一年。
虎鮫軍最新的消息就是已經能夠上船航行,所有的士兵已經不再吐,只是有點不好受,還吐的士兵已經被清出虎鮫軍,返回原軍隊了,畢竟有人天生就暈船,是基因的問題,沒有辦法改正的。
只不過不吐歸不吐,狀態依舊沒有辦法達到下船就能夠戰斗的地步,所以還需要練。
讓蘇驍感覺神奇的是,武松居然不暈船,而且在船上如履平地,難道他的醉拳和玉環步鴛鴦腿對暈船有奇效?
這倒是一個不小的驚喜,如果知道這樣,蘇驍恐怕早就調武松進入水軍,至少也是一個戰斗力。
李俊也派出了飛燕船去探索倭國的航路,尋找一條最安全最快速的航路,以后方便運輸白銀,要知道一船白銀運個百萬兩是輕輕松松的,只要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回白銀,大帥就能夠養更多的兵。
除了李俊攻略的倭國航線,蘇驍還打算啟用一條比較成熟的航線,那就是去東南亞的航線,東南沿海的漁民在實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就會出海,去琉球、呂宋、麻逸、瓊州等地求生。
那些地方在東京汴梁的官員眼中,就是蠻荒之地,但是蘇驍知道,那里氣候得天獨厚,有充足的陽光和雨水,種植水稻是最佳的地方,蘇驍要組建商隊,去那里購買糧食,這樣能夠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