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開始:我的蛙崽給力
“教習,讓武松帶著虎蛟軍精銳去接使團回來。”
蘇驍看了東京汴梁來的旨意后,對李助說道。
自己在東京汴梁散播的消息被人注意到,然后上報給趙佶,趙佶有點慌張了,他需要使團趕快回來,然后定下攻遼大計。
武松帶著一隊虎蛟軍的精銳,前往遼國境內(nèi),根據(jù)耳目的情報,找到了使團,使團的人數(shù)已經(jīng)不足一半,剩下的人也都是破衣爛衫狼狽不堪。
報出身份,使團的人都哭了,這段時間,他們東躲西藏,被遼國游騎發(fā)現(xiàn)就是各種追殺,使團的人已經(jīng)死了一多半,剩下的人也是丟掉了所有的輜重,才得以逃脫,結(jié)果就是,他們已經(jīng)兩天沒有吃東西了。
武松讓士兵拿出干糧給這些使團的人吃,同時帶著虎蛟軍去斷后,因為遠處的斥候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遼國的騎兵。
讓一小撮士兵先護著使團前往海邊,武松帶著剩下的士兵阻擊遼國騎兵,一共就不到兩百人,需要阻擊接近百人的騎兵,是有點難度。
不過虎蛟軍可是蘇驍麾下除了親衛(wèi)之外最精銳的隊伍,他們怎么可能害怕,從身后抽出可組裝的長槍,拼裝之后斜插在地上,組成拒馬樁。
同時又抽出手弩,瞄準了疾馳而來的騎兵,一切都是那么從容不迫,這都是已經(jīng)演習過無數(shù)遍的過程,早就已經(jīng)駕輕就熟了。
等遼國騎兵到了射程之后,武松立刻下令射擊,弩箭飛射向遼國的那些騎兵,第一輪就擊落了十多個騎兵,其他的騎兵都用各種方法躲避了弩箭,不過虎蛟軍迅速給手弩上勁,在騎兵進入到五十步的距離時,第二輪弩箭飛射。
距離近了,準確度也就高,這一次擊落了二三十個騎兵,本來就不足百的騎兵,只剩下了一半左右,但是也已經(jīng)殺到面前了,五十步的距離,在馬匹的速度下,用時不過幾息之間。
但是他們還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拒馬陣,前面的騎兵看到拒馬陣的時候,已經(jīng)近在咫尺,已經(jīng)躲閃不及,直接裝在長槍上,長槍斜刺入戰(zhàn)馬胸口,從后背刺出,把馬背上的騎士一起刺穿,又是一陣人仰馬翻。
武松手持兩把長刀,躲開騎士的武器,一俯身,兩把長刀就把兩匹馬的一條腿給斬斷,兩名騎士從馬上跌落下來,一個直接摔斷了脖子,另外一個則是手臂扭曲,斷骨從皮下刺出,被其他的虎蛟軍士兵補刀。
有武松打樣,其他的士兵有樣學樣,先攻坐騎,再對付騎兵,這樣很有效果,一個照面就放倒了好幾名遼國騎兵。
不過遼國騎兵也不是吃素的,越過拒馬樁之后,不是用馬匹的沖擊力,就是用手中的彎刀,把幾個虎蛟軍的士兵,撞飛或者劈倒,沒有一個士兵能夠再次站起來的,對方殺人的手段也是相當嫻熟,應該是遼國的正規(guī)軍,而不是那種散裝的部落騎兵。
步兵和騎兵的拼殺,騎兵有馬匹的加持,會更加的占優(yōu),所以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步兵的克星,但是在蘇驍這里,這個定理有所改變,雖然不可能讓步兵成為騎兵的克星,但是騎兵想要輕松贏了步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當遼國騎兵全部被殲滅的時候,虎蛟軍也損失了十多個兵士,畢竟騎兵沖擊起來還是很有威力的。
但這也已經(jīng)刷新了步兵對騎兵的記錄,如果換一支部隊,恐怕?lián)p失的兵士至少要增加三四十個,哪怕已經(jīng)用弓弩和拒馬樁消耗一部分敵人,但是剩下的騎兵依舊可以把一支百余人甚至幾百人的步兵隊伍給沖散。
武松讓其他的士兵立刻在附近挖坑埋葬死去的袍澤,拿走他們身上的一份士兵牌,同時記錄好這個地點,以后方便尋找遺骨。
處理好一切后,武松帶著人迅速撤離,追上沒走多遠的使團,一起護送使團到達海邊,然后上了船之后,才算是把心放下來,這次深入遼國境內(nèi)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