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開始:我的蛙崽給力
一個月后,蘇驍出席了出征儀式,蘇鐸騎在馬背上,穿著鎧甲,手持長槍,英姿勃發,身后整齊列隊的大軍同樣英姿颯爽,有精銳的樣子。
蘇驍簡單的說了幾句之后,就把一桿大旗交給蘇鐸,上面寫著三個大字,銳虎軍,這是蘇鐸這支大軍的番號,日后這支大軍就是蘇鐸的近衛軍了。
結果大旗,蘇鐸激動的給蘇驍立下軍令狀,不奪倭國,勢不撤軍,蘇驍點了點頭,雖然這個g離得有點早,而且有點大,可是蘇驍還是信心十足,只要不出現意外,倭國是絕對擋不住蘇鐸大軍的,也許治理難了一點,大不了實行滅絕政策。
在祭旗儀式后,蘇鐸大軍開拔,浩浩蕩蕩向東北方向進發,在城墻上,李師師看著離去的大軍,眼中淚水是止不住的往下流,自己的孩子就要上戰場了,哪怕是帶領精銳,父母心中也是無法放心,可是又不能夠耽誤蘇鐸的未來。
這就是父母的矛盾之處,既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闖出一片天地,又希望孩子在身邊陪伴,兩種矛盾是不可化解的。
蘇驍看著最后一名士兵離開了視線,就帶隊回城,要處理的事情還多著呢,主戰的任務是蘇鐸的,但是后備供給可是析津府的,李助已經開始忙碌糧草的問題了。
這里直通海邊碼頭的道路修建的很好,所以運輸起來很快,加上海運消耗低,才會讓這次的糧草消耗不會很大,如果全部從陸路供應的話,這么長的戰線,單是糧草消耗,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就算蘇驍家大業大,也會有點吃緊的。
得益于探子的腳程,幾乎每隔兩天,蘇驍都會收到一份奏報,上面標記了蘇鐸的行軍事宜,今天走到什么地方,行軍多少里,記錄的清清楚楚。
蘇驍可以在奏報里看出,蘇鐸行軍的速度很快,有點急行軍的意思,如果換成大宋其他的軍隊,如此行軍,保證用不了幾天,大軍就會崩潰,但是在蘇驍麾下,這種急行軍是小意思。
蘇驍從來都不苛刻軍隊,軍隊的糧餉都是全額供應,誰敢在中間插手,那就自己把腦袋割下來恕罪,因為這種事情,在初期的時候,蘇驍前后砍了不下十余個腦袋,這才徹底改變了軍隊中的貪腐之風。
士兵的伙食除了管飽之外,就是肉食絕不缺少,保證了士兵的體力,在新兵營的時候,就會針對急行軍進行訓練,所以哪怕蘇鐸長時間的急行軍,軍隊的戰斗力也不會降低。
才不到一個星期,奏報中就已經說了,蘇鐸大軍已經接近遼陽府,用不了兩三天的時間,就會進入到高麗。
速度不慢,可惜工業在蘇驍治下還是沒有多少發展,如果能夠弄出蒸汽機,那就容易多了,弄出蒸汽火車,不說別的,運貨運兵都是最佳選擇。
自己是有這方面的資料,去九叔世界的時候,在那個世界,找了掮客弄到了不少資料,可不只是武器方面的,還有其他基礎科技,蘇驍會等麾下科研人員增多之后,再一點一點拿出來。
一個月之后,蘇驍得到情報,蘇鐸大軍已經登船,到達了對面的倭國,那邊的消息還需要幾日傳過來,蘇驍麾下的傳令兵雖然有神行甲馬,跑得快,但是也不可能在海面上奔跑,只能夠靠船艦來傳遞消息。
很快,蘇鐸在倭國的奏報就傳回來了,連帶的還有一份戰斗情報,蘇鐸在倭國已經經歷了一場戰斗,很輕松,五萬對八百,如果這都能輸的話,蘇驍覺得自己就可以考慮換一個接班人了,反正自己還能夠干很多年,無非是晚退休幾年而已。
八百人不多,最多是一個大一點的村子,但是蘇驍也明白,經過這一戰,蘇鐸大軍算是要亮相了,很快倭國就會知道蘇鐸大軍的到來,下次戰斗,就不會是八百人了,肯定是倭國大軍。
接下來才是真正考驗蘇鐸的時候,就看蘇鐸如何在倭國立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