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了,又何必互相傷害。
宋國,夏邑,江陰會館。
作為漢子國的行者之一,這幾天茅初九有點忙,之前戴舉新君登基,夏邑也很少熱鬧了一番。
前頭蕭城比割讓給漢子國之后,蕭城的行者們,都被調劑到了商丘和夏邑,只留了一部分高級官員,直接留在蕭城做佐官。
有蕭國后裔專門過來打聽,想要復國,可惜門兒也沒有。
蕭國又不是漢子國滅的,是宋國、楚國搞的事情啊,想要復國?好啊,我原則上同意,找宋國和楚國啊,只要他們說好,我這里沒問題。
聽上去好像漢子國的人都是智障,這宋國和楚國,為了惡心漢子國,怎么地也會在國際上同意啊。
然而蕭國遺族搞錯一個問題,只要宋國和楚國敢應口,漢子國就能以“干涉內政”的名義反噴,然后上去一通老拳,打得其中一家半身不遂。
送上門的借口,憑啥不用?
好在楚人不傻而宋人又太忙,所以這事兒吧,耽擱了。
蕭國遺族一看這行市也不咋樣,索性就嚎個兩嗓子,能騙著幾個曾經的同胞投錢是幾個。
復國也是一門生意,國際上大量的國家,都是滅了興、興了滅,如此反復幾回十幾回的不知道有多少。
這過程中,自然是有著大量的大國博弈還有小國掙扎,反正割讓土地也好,抽稅補貼也罷,還是說搞個緩沖區,總之被摩擦的,從來不是什么大國,也不是什么貴族。
復國成功是一門生意,復國失敗……其實也是一門生意。
行業不景氣、經濟危機、隔壁老王串錯門、樓上的貓生了只狗……這些都是坑投資人錢的借口。
這一回,蕭國遺族在夏邑,只是在江陰會館隨口那么一說,就被宋國新君戴舉給盯上了。
“蕭國覆滅,實乃國君失德,故失其國也。”
當時蕭氏老鄉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是抱怨一下自己的故國為什么滅亡,也沒想太多。
但問題就在于,茅初九這個王八蛋,順著蕭氏老鄉的話,就接了這么一句。
“蕭君言之有理啊。”
茅初九當時笑呵呵地沖賓客們道,“我主‘刻舟求劍,有如神助’之時,曾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若蕭國之君視諸君為手足,又豈能遭宋、楚之害?君臣相宜,國自固也。”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不少賓客被茅初九這句話給勾起了興趣,于是有人詢問:“此間故事,還請茅君教我!”
茅初九呵呵一笑,便道:“彼時君上大宴心腹,厚賞金帛,我等叩謝之時,君上嘆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事兒的確有這么一回事兒,李董也的確這樣強行裝逼過,但時間地點都不對。
李董裝這個逼的時候,是在鄭國,環境背景是“唯才是舉”,當天晚上還空死了一個刺客,事后騙了不少人南下去學習《李子兵法》《威王遺書》。
但換了個時空方位,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茅初九吹牛逼說李董放這句黑屁的時間地點,是“刻舟求劍”之時,也就是第二次逼陽之戰。
那一切就很微妙了,漢子李解為什么這么牛逼?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啊。
你看小弟們多賣力!
此時,再配合蕭國遺族說的那句“國君失德,故失其國”,簡直就是雙殺,在“欲壑難填”這個風潮之下,根本就是一棍戳到戴舉的肺管子里頭,憋得戴舉整個人都快瘋了!
治不了洋人……不是,治不了國際友人,寡人還治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