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末,江陰邑的外郭市場變得極為熱鬧,因為這是元月最后的一次“社祭”,這一天過后,就是二月,以“百沙”的傳統(tǒng),就很少有重大的事情要來慶祝以及祭祀神明。
即便吳國本身的傳統(tǒng),也沒有多么復(fù)雜,除了大王家里需要一個重大場合,大部分吳國的老世族,也就是元月十五這一天全族搓一頓,然后……沒了。
點燃社火,然后請人跳大神,分一點豬肉牛肉羊肉,這就是全部。
“儺戲”原本表演的,是祖先們?nèi)绾胃伤酪矮F妖怪和敵人。
這兩年的“儺戲”則是越來越變味,姑蘇王畿地區(qū),主要表演吳威王怎么吃別的小妖怪的。
而江陰邑成立之后,“百沙”跳大神的主要項目,就是赤膊的壯男拎著斧子戴著鬼神面具各種張牙舞爪。
王畿拍馬屁,江陰也拍馬屁。
總之,這年頭的文藝工作者,著實不怎么容易。
挺辛苦的。
“君子,延陵來客。”
“不見。”
擺擺手,在家中休息的商無忌慢條斯理地品茶看書,去年積攢了不少紙,編纂的教材,是由老板李解親自過手,主要是算術(shù)和語文兩門課。
這兩門課,是鱷人的必修課。
在商無忌看來,算術(shù)還好說,畢竟行軍打仗,就是跟數(shù)字打交道。但是這個語文,他到現(xiàn)在都沒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不過后來,商無忌多少也明白了過來,如今江陰邑的公文告示,都是粗白到極點的行文。
但是,詞匯量極其豐富,稍微脫離江陰邑整個系統(tǒng)太久,就需要重新適應(yīng),然后才能從交流中明白每個詞的意思。
同時公文告示的分類也有了格式,通知就是通知,告示就是告示,啟事就是啟事。操持這些文字的人,并沒有太高的出身,像商無忌來撰寫文書通告,往往還是“微言大義”,對“百沙”底層極不友好。
究其原因,底層因為“媚上”的緣故,交流上越來越趨近于陰鄉(xiāng),陰鄉(xiāng)又趨近于白沙,白沙又完全受李解影響。
這使得底層“語言”,完全就是李解風(fēng)格,姑蘇王畿的人前來“百沙”,在李解非法穿越之前,本身就交流有障礙。自從李解一統(tǒng)“百沙”之后,這種交流上的障礙,也就進(jìn)一步加劇。
只不過以往的交流障礙,是復(fù)雜的,是多樣性的,因為“百沙”每一個地方的口音都不一樣,這需要姑蘇王畿的交流手段更加粗放和隨意。
但現(xiàn)在不同,“百沙”有統(tǒng)一的文字,同時這些文字,又能夠和王畿高層使用的大篆相通。
筆談,就成為了可能。
倘若雙方無法筆談,以往需要“翻譯”數(shù)人甚至十?dāng)?shù)人,現(xiàn)在卻是大不相同,只需要一個時常往來兩地,且識字之人即可。
商無忌發(fā)現(xiàn),若論整合度,只怕姑蘇王畿還真不一定比得上“百沙”。姑蘇王畿地區(qū),一直沒有消滅多樣性,但是在江陰邑的體系中,沒有什么多樣性,只有趨同,只有唯一。
隨著直接和間接影響的范圍越來越大,商無忌一直沒有停止學(xué)習(xí),只是時間太過碎片化,并沒有太充裕的時間讓商無忌去沉淀。
也就是現(xiàn)在,隨著鄭國國君鄭爽、蔡國國君蔡董抵達(dá)姑蘇,江陰邑高速發(fā)展期的外部壓力,似乎才得到了釋放。
這也讓商無忌很難得地找到了忙里偷閑的時刻,盡管現(xiàn)在整個江陰邑都在搬遷,很多核心部門,已經(jīng)開會轉(zhuǎn)移向淮中城,但這種事情,沒必要讓他這個江陰子行政上的“左膀右臂”去親力親為。
“良人為何不見延陵來客?”
見商無忌躺著看書,商無忌之妻將一碟果仁放下后,勸說道,“良人往后多有用人之處,只靠陰鄉(xiāng)商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