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鄭城子,然后剛剛上臺的卿士們很清楚,李解是那么容易弄死的嗎?
自從這頭吳國禽獸入鄭以來,從來都是光明正大大搖大擺示人,生怕沒人刺殺他。
事實上也一直有人刺殺,隔個幾天,就有人想要取李解項上人頭,好名動天下。
可惜,沒人能做到。
對李解這條惡狗,鄭國的新貴們,心情是復雜的。
從情緒上來說,這王八蛋把他們國君都抓了,鄭國現在就是個恥辱,只是不為外人知曉罷了。
從理性上來說,鄭國新貴們又非常期盼著春天到來之后的貿易。
潁水、汝水兩條水道,顯而易見就要發達起來,新貴們只要不是太傻,就能從李解那里換來相當體面的貨物。
便是秦人,都打算在鄭國、蔡國設置常駐使者,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把貨物運回秦國,然后賺取豐厚利潤。
“過幾日,江陰子即將南下,只怕到時刺客云集,如大雨傾盆!”
“吳解行事詭異,我等……還是不必多想。”
新貴們內心糾結得要死,盼著李解趕緊死,又舍不得他死,畢竟李解真要是死了,這生意還怎么做?這地位還怎么保?現在鄭國新貴們的手段,就是金錢開道,國內各家軍將、大夫,全靠“赤霞”吊著,這才隱忍不發,任由鄭城子在那里呼風喚雨。
至于說派出使者,迎回國君鄭爽,這破事兒現在壓根沒人提。
反正國際上的人都知道,自家國君鄭爽,那是為了給吳威王勾陳哭喪去的,說不定悲痛萬分,在姑蘇一哭就是好多年呢?
也不是沒有晉國、楚國甚至秦國的人來攛掇他們,說是這時候反一把吳國,到時候大家一起上,把吳國給干了,你鄭國放心,只要你開口喊砍人,大家肯定跟著。
要不是看到秦國連公主都給賣了,鄭國人差點還就信了這幫畜生的邪。
傳統政治上來說,是要聯合列強打壓次強甚至最強的,只是吳國這種情況很微妙,稱霸的核心人物已經嗝屁,有心想要干吳國的國家中,最堅決的,無非就是宋、楚、越、蔡。
而這四個國家,一個殘一個亡一個內斗一個跪舔,就沒有一個正常的。
就算國際列強想要圍毆吳國,也得有扶得起來的代理人啊。
反正現在宋國是不愿意干吳國,人宋國“勁草”戴舉說了,他們要專心發育,專注國內建設,不想過多地參與國際社會。
當然宋國表示出錢還是可以的,比如說越國人去商丘討飯,戴舉還真是給了一筆錢,設立了類似“越國文化發展和保護協會”這樣的組織,越國遺民在國際上拿金援,除了楚國,就指著宋國的NGO來活命。
鄭國參與度也有限,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問題,就很難達成共識。
至于楚國,典型的有心無力,加上東進大別山的通道,居然被李解給盤了下來,現在軍寨林立,防御工事天天在加固。
柏舉斗氏東征失敗的后遺癥,讓楚國相當的難受,時刻準備著放棄漢水以東,好拖延時間,最少持續到秋收之后,才能咬咬牙,再爆一波兵,看看能不能把大別山的關隘重新打下來。
只是現在的狀況,隨唐兩國都卡著緊要位置,而且因為李解在新鄭放的那句“五年平楚”黑屁,隨唐兩國面對楚國的邊境摩擦,竟然底氣十足地開始應對。
以前都是楚國搞對抗,搞摩擦,現在變了天一樣的,反過來是這兩個土鱉用著吳國產的武器裝備,然后跟他們大楚國搞沖突,搞摩擦,而且大有時刻準備著大打特打的架勢。
淮上列弱那些還殘存下來的勢力,此時也是被逼得難受,不得不選擇站隊,要么站楚國,要么站李解。
以前肯定選楚國,因為哪怕吳國打過來,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