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好晉國直接一波把秦國給帶走。
實際上晉國上卿魏操,已經開始密謀新君登基之后的對外戰爭,壓力總歸是要輸出一些的,干誰不是干?
把秦人推回去一百多里,讓鎬京更加安全一點,理由很充分嘛。
甚至魏操還大搖大擺地派出了行者,前往關西的密國、魚國、苴國,就是給秦國制造恐慌,制造壓力。
老秦人現在慌得一批,之前的盟約、密約絕不可能當真,唯有抓緊時間武裝起來,跟東方建立穩定的高效的交流通道,才是正事。
干楚國,從歷史淵源上來說,就比較政治正確了,而且賺頭還很大。
當然楚國人肯定不樂意,秦楚兩家的交流又不少,互為親家的大族比比皆是啊,你能秒我?
以前秦國肯定還有點不好意思,加上進攻楚國,絕對算是遠征,但現在情況有點不一樣。
過軹道、通灞水,只要膽子夠大,就敢繞過熊耳山。
踏足丹水的那一刻,老秦人全無敵!
這要是還能拿下少習關,豈不是美滋滋?!
晉國當年最牛逼的時候,南部邊境關塞,就是少習關。
少習關毗鄰丹水,六百里狹長地帶,起于商地,終于於地,晉楚爭霸時期,商於地區往往會爆發非常激烈的沖突。
楚國方城的建設,其中西北防線,防得就是少習關的晉國兵鋒。
伴隨著中原諸國的壯大,加上夾縫中的蠻夷戎狄盡數滅亡,晉國也從原先的直接對抗,轉為扶持代理人作戰。
好處自然是晉國做中間調停人吃得很爽,壞處就是商於地區重新為楚國影響掌控,除了晉國,剩下的渣渣根本沒實力跟楚國在這片地區爭斗。
當然轉而言之,只要不是渣渣,機會其實挺大的。
原因就在于楚國要維持前線如此龐大的防御體系,代價奇高。
方城不是長城,它是大量防御工事、城邑、軍寨、山嶺、壕溝等等等等的統稱,對駐防部隊的保有量要求很大。
這年頭土地產出本來就不咋樣,固然氣候詭異,有著更加豐沛的可耕地面積,但楚國受限于割裂的地理環境,加上更加奇葩的政治體制,時常出現邊疆區軍事主官形成事實獨立。
各種內部小山頭就是“小王國”,楚王拉一派打一派,還真沒啥好的辦法。
所以高速發展期的時候千好萬好,一旦發展停滯,甚至出現發展倒退,楚國這種糟糕的體制,就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前因為交流不便道路艱險,楚國的放權行為,算是“進步”的,但是隨著技術的革新,制度的越趨完善,那楚國這一套,就是“落后”的。
自老妖怪崛起以來,楚國衡山以東的疆土,已經全部丟光。
楚國官方口徑中的衡山,指的就是大別山,原先還剩下的零星據點城邑,也被李解這條惡狗吃了個干干凈凈,甚至把進出大別山的關隘也給侵占,導致了“負箭國士”的除名。
要是李解真是一介野人,沒頭沒腦的占了這么大一塊地盤,等個十年二十年,還是要崩盤的,早晚還是楚國的鍋中肉。
然而問題就在于,李專員根本就不是無腦野人狗蠻子。
當穎尾突然間就冒出來一座淮水女神像之后,楚國商人都是一副日了狗的表情。
這事兒往大了說,就是意識形態思想領域遭受了重創,楚國完全沒有解釋權,淮水兩岸的文化解讀,李解這條狗開口就是“我們家女神曾經說過”“淮水女神托夢來言”,這誰遭得住?
楚國豪商,尤其是那些個豪門大族的白手套們,頓時明白,只怕楚國是徹底失去了重新奪回淮水兩岸的可能性。
大吳擎天柱……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