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就要十五匹。
理由也很充分,美旦是陰鄉夫人,是淮水伯府的女主人,理應如此。
完全沒有因為自家公主給人做小的尷尬和心虛,前來的衛國使者,臉皮之厚,心臟之大,也是相當的驚人。
“衛人這次過來,想要什么?”
“鷹羽箭,還有甲具。同時還要借用兩個大隊的弩手、短矛手。”
“借兵?”
“正是。”通傳鱷人跟李解認真地解釋道,“首李,衛國準備兩翼虛張聲勢,然后中軍突破。”
“戰場上的事情,哪有這么想當然的。而且自家布置,還能告訴外人?”
“虛虛實實,或許衛人是想借我們之口,告訴鄭人?”
“有這個可能。”
李解很是認可地點著頭,裝備夠好、訓練足夠,加上不錯的士氣,正面戰場一般都是超級膠著,很難迅速分出勝負。
尤其是這年頭列國裝備的重步兵都相當強悍,短兵相接的時候,捅了半天也死不了一個人,原因就是沒辦法破防,只有悍卒中的頂尖高手,才能在一線產生大量殺傷。
但這種人,往往打了兩三回,就升上去做軍官了,不可能長期停留一線。
類似吳楚爭霸的戰爭環境,中原很少遇到,所以吳楚兩國互爆的過程中,有大量戰場伎倆、外交戰、經濟戰、戰略欺詐以及裝備、工事的應用。
原因就在于,兩國地形地貌極其復雜,不得已而為之。
真要說比拼重步兵方陣和戰車,吳楚兩國都是弟弟,不夠晉國一家摁的。
也是因為無法適應吳楚兩國的二逼打法,這也倒逼了中原列國的體制改良,雖然不是很劇烈,但中原列國的郡縣建立,其實就是學得南方國家。
戰場的多樣性以及烈度升級,也讓中原列國的“堂堂正正”打法,比重有所下降。
一是原本讓戰車馳騁的“井田”環境不復存在,經濟結構上的轉變,導致了戰車的發揮越來越受制約。
二是昊天上帝可能發了功,大部分地區的土地產出,都還算不錯,除了黃河、濟泗這一條非常廣袤的農耕種植帶之外,淮水中上游、揚子江中下游,漢水入江口三角洲,都有非常發達的農業。
因此天下列國的總人口,數量相當驚人。
在人力資源豐沛的時候,戰場上死人才是最劃算的。毀一架戰車,都可以用來招募百個農兵加奴兵,再算上管飯就肯干的蠻子炮灰,步兵方陣成本低規模大,怎么看都是劃算到不行。
只是大家都這么干之后,爛仗越打越大,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收場。
宋國兩次討伐逼陽國,看著浩浩蕩蕩,一旦被逼死,人多就是劣勢。
眼下衛鄭之戰的狀況有點類似,衛國想要進行戰略戰術欺詐,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李解無所謂衛人是不是要利用他,只要衛國人肯掏錢,什么都好說。
“借兵……嗯。”
思索了一會兒,李解決定召集一下幕僚們開個會,討論討論這個事情。
不都是,手頭工作不忙的幕僚們,都被通知前往淮水伯府開會。
會議室內,李解讓人把衛國人的請求分發下去閱讀。
“看完了沒有?”
“主公,衛國人要借兵……為何只借弩手、短矛手?”
商無忌覺得有點奇怪,“倘若以期決戰,我軍勇夫之數早就破萬,以衛人細作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借兵勇夫,不是更好嗎?”
“以我之見,衛人定有奇謀。弩手、短矛手用以牽制,效用絕佳。倘若正如衛人所言,乃是兩翼佯攻示弱,隨后中軍突破,鄭國若是布置不當,一旦中軍被破。衛人也不必前后夾擊,只管抄掠鄭國腹心,鄭國一旦內亂,前線不攻自破。”
喝了一口茶,嬴劍潤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