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勾陳在魯宋逼迫晉軍,跟著晉軍一起吃癟的,還有當時在軍中地位不算太高的魏操。
主持吳國后方的,卻是子起。
總之算起來,子起是小勝了一場魏操。
“吳國誠意!”
“愿同貴國一起扶持趙姬之子為楚王。”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讓魏操頓時臉色一變。
別看吳國是內憂外患,實際上大國都是趕巧了內憂外患。人口雖然在膨脹,可大量土地人口還沒有被大貴族們順利消化,新老權貴之間的斗爭,形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
吳國制度混亂,楚國山頭林立,甚至吳楚兩國在邊疆區互毆,往往都只是地方貴族的私憤。
“吳國需要大晉做什么?”
“此事易耳。”
子起面色還是坦然,“護送大吳太子歸國便是。”
聽到子起這么說,魏操神色一喜,如今在中原列國之中,對吳國諸公子都有傳言。
公子丑妻族強悍,公子寅英勇善戰,公子卯心機深沉……總之,都是好男兒。
唯有公子巳,雜魚一樣的謙謙君子。
這樣的人,對列國君臣來說,實在是太適合當吳國之君了。
“我大晉的好處?”
“滅徐國,大吳得其地,貴國得其利,何如?”
沉默了一會兒,魏操盤算了一下徐國的底蘊,頓時點點頭“可。”
從晉國角度來看,扶持公子巳實在是最好不過。晉國要再度稱霸,老對手就是楚國,楚國現在斗爭非常激烈,趙姬想要順利掌握局面,光靠一個娘家支持還不夠。
但有了吳國,那就大大地不同。
而且從長遠來看,趙姬只要掌握楚國政局,以后晉國想要搞一把吳國,也要更加的容易。
指望吳國再像現在這樣反過來把晉國搞得灰頭土臉,怎么可能?
徐國已經殘破不堪,剩下的那點城邑,財富人口其實也沒多少,晉國護送公子巳貴國,正好又可以拉起一支隊伍震懾諸侯。
其中就有之前吃了敗仗,丟人丟到家的宋國魯國。
一個呲牙咧嘴的宋國,本來就應該敲打敲打,宋國戰敗于逼陽,不代表晉國就不會再踩一腳。
而護送公子巳,以晉國的實力,湊出千乘來護送,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這是下一任吳王,理應有霸主大國之君的待遇。
雙方口頭上達成了約定,至于落筆成文,也不急于一時,就算子起現在是在跑路,可吳王并沒有安排新的太宰接任,那么子起還是能夠以太宰的身份行使權力。
魏操不急,子起看上去自然也是風輕云淡。
離開晉國使廨之后,子起仿佛就有點累了,一連休息了好幾天。
等到大量晉人離開宛城之后,子起連夜帶著人西行周國。
此時周王朝的威權早就蕩然無存,天子管不了天下,只能管著周國眼門前的一畝三分地。
只不過,畢竟是曾經的天下中心,洛邑的積累依然是無比雄厚,子起抵達洛邑的時候,也不得不感慨,以姑蘇的繁華,大概也只有洛邑的三分之一。
“主公,秦人已在等候。”
“走,去會一會秦人,這王后之位,要慎之又慎啊。”
只是子起說話時,卻是面帶微笑,頗有些輕佻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