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原本江陰邑的專業工匠數量很少,真正培養出來的工匠,主要是篾匠。木匠和石匠雖然有,但并不專業,只能根據李解的分配工作,進行一部分零件的加工,要不就是極為原始的粗加工。
涉及到小門類的精密結構,專業工匠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
跟執行度無關,而是任務的完成度。
講白了,再聽話的菜雞,讓他們打造一臺嚴絲合縫還能耐操的龍門吊出來,難度系數非常之高。
而有了一定數量的合格工匠,李解要做的就是分配工序。
以建設寨墻為例,在做好前期土地平整之后,李縣長讓人鋪設了兩條軌道,軌道上移動的,就是一臺或者多臺木制結構的龍門吊。
通過人力操控滑輪組,單次作業可以起吊數千斤重量的構件。
夯土版筑也是堆疊法,而李縣長對于這些寨墻的要求,并不是永久工事,所以可以讓沒有經驗的廢物們,先行制作一定規制的小型夯土版筑件。
然后通過龍門吊,將這些小型夯土版筑件,整個起吊,平移銜接。
完成之后,再在內外二次打樁,用來進一步加固寨墻,同時也方便在高層假設哨塔之類的掩體。
所以從外觀上來看,逼陽國在西北一線的防御工事,看上去極為堅硬牢靠,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兒。
列國工匠們原本不打算前往逼陽國受罪,但因為吳王令,他們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在十天之內進入了逼陽國。
到了逼陽國之后,一看到花樣繁多做工精良的江陰出品木匠石匠工具,節操就拋到了九霄云外。
當龍門吊亮相之后,有一半以上工匠承諾,只要江陰邑接受,他們就技術移民。
反正在國內地位也不高,而江陰邑明確規定,絕不拖欠工匠工資。
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有肉吃。
就是這肉的口感有點怪怪的。
“這是何物之肉?滋味甚好,肉味亦足,只是……似有不妥之處。”
在郯國人負責的工段上,班組長和工匠們一起在食堂里吃肉,那個香味是真的香,幾里內都能聞到。
一開始吃到這些肉的時候,班組長們那叫一個激動,但吃得次數多了,也就開始懷疑人生了。
因為哪有天天吃肉的道理?
這不科學啊。
就算猛男很猛,他難道還能把肉從地里種出來?
“有肉吃就不錯了!”
有個木匠美滋滋地夾著一塊五香牛肉味的豆腐干,這豆腐干鹵制得相當到位,咬開之后,略微有一點嚼頭,同時因為厚切,很有滿足感。
和豆腐干一起鹵的,是大塊大塊的牛肉,自然讓豆腐干的肉味很足。
好些個工匠不是沒吃過肉,吃到豆腐干的時候,只覺得這玩意兒可能是某種動物的肉,但反正是肉,怕什么?
而且江陰邑出來的鱷人,說是到處殺蛟龍抓巨鯤,說不定就是蛟龍肉,巨鯤皮呢?也沒個準嘛。
作戰辦公室里,李縣長很高興,五香豆腐干搞定了好幾萬人,蛋白質有了,挺好。
除了蛋白質,也得有維生素,每天的豆芽菜是不缺的。
綠豆芽放什么時候都是好東西,而這年頭的綠豆根本不值錢,李縣長幾十罐蜂蜜就可以世界收購,為所欲為的那種收購。
真正讓牲口們吃到肉,其實一個月也有兩回到三回,差不多十天或者十五天真正吃上一回肉。
大部分時候,都是豆制品地干活,反正這幫廢物也不知道豆腐是什么。
除了豆腐干,還會搞一些油胚,也就是油豆腐、豆泡、豆炸或者其它什么鬼東西。個頭非常大,之所以要制作個頭大的,就是為了方便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