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李解并沒有打算深究刺客的事情,作為直接拍死刺客的當事人,李解很清楚當時刺客目標人物是誰。
所以稍微猜猜,圈定的范圍也就是陳國、蔡國、宋國這三家。
宋國現在被他打得喪膽,肯定不會節外生枝,尤其是現在處于雙方罷兵撤兵裁兵的關鍵時期,進入農忙期之后,大量勞力如果不事生產,玩脫了直接亡國的比比皆是。
宋國急于恢復生產,急于恢復國內秩序,肯定不會選擇跟李解繼續互毆。
更何況宋國也已經明白過來,軍事上想要戰勝李解,可能性不大。
因為不管怎么打,宋國都只能在很狹窄的預設戰場上作戰,想要擴大范圍,就要借用他國的國土。
而逼陽國現在左青龍右白虎,根本不是宋國可以招惹的,不存在迂回作戰大縱深,那么宋國的戰車也好、方陣也罷,總歸就是擺設。
只要李縣長沒有腦抽,橫豎還是“結硬寨,打呆仗”那一套。
拼的就是錢糧,誰續命能力強誰就贏,沒有其余選項。
而宋國作為“不義之國”,看上去是跟逼陽國一家互毆,實際上明里暗里遞送刀子挖坑放火的國家,大大小小四五十個總是有的。
這要是宋國因此而亡國,估計千里萬里都會慶賀。
死一個宋國,得吃飽多少人啊。
所以說,李解不用多想,也知道宋國沒有理由來刺殺媯夭,然后還把自己得罪死。
排除宋國,無非就是陳蔡兩家,陳國可能性也不大。不純粹是虎毒不食子,完全是陳國自己也是個菜雞,需要不斷地聯姻才能保證在中原的獨立完整性。
這時候李縣長風頭無二,又沒有真正利益上的仇恨,只要要死了媯夭失蹤,誰也不能真的糊陳侯熊臉。
因此即便許國人不說,李縣長也能推斷出來,是蔡國人干的。
有理由、有動機,還有一定的能力,更何況最近幾代蔡侯都是神經質,天不怕地不怕誰也不服的那種。
還真未必就把聯合國軍總司令老李放在眼里。
在老李把意大利面端出來給蔡侯嘗一下之下,蔡侯是肯定不會服氣的。
“遠是遠了點,但還是要干它一炮的。”
李縣長手指在淮水上比劃著,這年頭的淮水有一個好,通航能力強。每次吳國要西進干楚國,多的路沒有,就兩條,一是揚子江,二是淮水。
要說熟悉水路的老船工,別的地方可能少見,但是在吳國,基本每個城邑都有這樣的好手。
而蔡國,恰好就在淮水支脈上,真要點齊人馬干它一炮,有點難度,但難度也不會比千里迢迢跑來逼陽國跟宋人打兩回要高。
只是現在吳晉會盟,瓜分徐國故土,淮水以北有一段土地,馬山就要算晉國的,以后路過,不打招呼那是萬萬不行。
想想就覺得麻煩,大軍過境,怎么可能不讓晉國緊張?
不過,李縣長還是決定要干蔡國一炮。
沒辦法,他記仇。
再說了,已經被許人這幫菜雞知道了,他要是不收拾一下蔡國,豈不是顯得自己很矬?
于是老李就找上了老搭檔,最早的“謀士”,六國公子巴。
第二天,老李找來了公子巴,語重心長地跟他說道:“下柳啊,我想搞蔡國。”
“……”
公子巴一臉無語地看著老板,很想罵人,可罵不出口,因為老板搞事從來都是早早下定決心,然后走個過場來問一哈……
“你怎么又不說話了?”
“我支持首李攻打蔡國!”
“……”
李縣長頓時不爽了,很別扭的感覺,他明明希望公子巴反對,然后自己再反對公